平心靜氣學丹青

姚全興

我定居紐約長島賽奧塞(Syosset)後,一直想如何度過晚年。有識之士說,老年人最好有個愛好或追求充實生活,才不至於空虛無聊。要如何打發日子?我覺得晚年學丹青挺好,丹青是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國畫,學國畫首先要會欣賞優秀畫家的作品。優秀畫家作品很多,不必欣賞很多,挑選自己能夠欣賞、而且喜歡欣賞的作品即可。

例如齊白石的作品雅俗共賞,他有一幅小雞爭食圖,畫中兩隻小雞爭一條蚯蚓,但題字卻是「他日相呼」。這就非常有趣,為什麼是這樣的題字呢?畫家畫的兩隻小雞憨態可掬,似乎互不相讓,有一種令人發笑的孩子氣,可是牠們長大後,就會一起遊戲或覓食,這樣的畫就有幽默感,值得品味。類似的優秀作品好好欣賞,就知道生活裡充滿了美,審美趣味也就隨之提高。

學國畫更要動手,現在有不少老年人參加老年大學或社區學校學國畫,這是不錯的選擇。我也積極參與,從中國帶來的毛筆、硯台、宣紙,就派上了用場。由於我過去喜好寫字畫畫,有一點基礎,於是採取自學方式,模仿畫家的作品,藉此取得入門途徑。模仿也不必多而雜,要少而精,選擇看得順眼就行了。

好久以前,我心儀吳冠中大師的水墨畫,總覺得他畫的江南水鄉,雖只有寥寥幾筆,但從石橋、山村、疏林、流水的景象中,透出寧靜、蕭瑟、古樸、蒼茫的意境。特別是他極具簡單的線條和色塊,例如畫遠近的村莊房屋,往往用簡潔流利的線條和方形斜面的墨塊構成,看似簡單不講究造型,卻是獨特風格的經典意象。在上海到蘇州的高速公路旁,有一個陽澄湖服務區,其外牆樣式頗具徽派建築的格調,一看就是採用了吳冠中筆法的村舍形象。

由此,我的仿作有意仿照吳冠中筆法,期望有其藝術的風貌和美感。我在「牆下清趣」、「疏林歸鴉」等畫上,題字蓋了印,孤芳自賞、自得其樂。有朋友說我的仿作有幾分吳冠中藝術的意蘊,我說不過是依樣畫葫蘆罷了。但是我在仿作過程中,養成了平心靜氣的心態,不僅用來畫畫,還有助於修身養性,形成一種閒適、豁達、淡泊的心境,對待大千世界採取平和的態度。

有一次,我在公園碰到一名在社區學校教國畫的老師,她說學畫要學到進入藝術殿堂是很難的,學畫不僅是學知識和技能,主要是培養審美的感覺和心情。我很認同她的說法,從傳統美學看審美的感覺和心情,是一種致虛守靜的精神和心態,能夠滌蕩心靈、心無罣礙,有利於達到藝術的化境。她說,達到這樣的化境很不容易,但如果透過藝術的修養有平靜的心靈,在慰藉人生的同時涵養了詩情畫意,就達到了學畫的目的。

老年人的學畫意義大於學畫技巧,使人詩意地棲居於大地,心平氣和地活在世上,那就是莫大的收獲。我學畫後的收獲就是如此,我已經八十二歲了,能夠靜下心來,既可以在把看到的和想像中的美好景象,畫上宣紙反覆玩味,又可以在電腦上敲敲打打爬格子,寫一些生活中的小品文,原因在於學畫打開了心靈的枷鎖,使平凡的生活藝術化。我不奢望成為丹青妙手,只希望能平心靜氣學丹青,過一個藝術化的晚年。

長島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