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探索博物館隨想錄

彗心

美國舊金山有許多博物館,其中最令我流連忘返的是探索博物館(Exploratorium);這是世界著名的科普場館之一,結合科學、技術和藝術,由物理學家和教育家法蘭克.奧本海默(Frank Oppenheimer)於一九六九年創立,面積三點六萬平方米。

博物館設有六個展館,包括從DNA探索生命、光的現象與應用、觸摸蒼穹、探索風、潮汐自然現象等。此外,還陳列著來自麥克沃伊家族、赫爾曼家族基金會的禮物等。

探索博物館富有創意與互動性,裡面有可觸摸、把玩的展品六百多件。這些非凡的可互動展品,與眼看手勿動的常規展覽館形成鮮明的對照,讓人可全方位領略展館的魅力。

在能量轉換展區,一個一點六米長的矩形木框上,放著一堆多米諾骨牌,兩個小童在成人的指導下,用稚嫩的小手,把一百多塊木製的骨牌按一定間距排列成橢圓形,然後輕觸其中一塊,瞬間一塊接一塊全倒下,而且愈倒愈快,看得他們目瞪口呆。

一個極小的初始能量就能產生如此激烈的連鎖反應,這讓我聯想到,世界是一個整體,近年從俄烏戰爭開始蔓延到以巴戰爭,再到紅海危機等,深感消除種族隔閡、創建和平是地球人當務之急,如不止戰促和,人類的災難將如骨牌效應,一發不可收拾。

在電學與磁學展區,一群年輕人圍在基本組件前,這是由一個線圈、一塊磁鐵、一個刻著數字的羅盤所組成的模擬地震儀,有的人指指點點,小聲談論;有的人在設置的木板上跺腳,羅盤上面的指針開始振動,科學家以此原理研製出確定地震的強度、起點或震中的地震儀。

但是地震預測是世界公認的科學難題,目前科學界對中、長期預報有一定的成果,但短期臨近的預報成功率還是很低,有待人類繼續探索,或許可讓唐山大地震或傷者無數的日本大地震等悲劇不再重演。

我一直以為雨滴的形狀是下邊圓、上邊帶條小尾巴,所以教孩子畫雨點時全都如此描繪。其實不然,在關於雨滴的實驗裝置前,我小心翼翼地從吸管擠出一滴水,讓它在一股向上的氣流中飄浮,結果受氣流強弱的影響,水滴忽左忽右,忽上忽下,樣子更像個人見人愛的漢堡,從而顛覆了我的認知,讓我這個半老徐娘重燃再學習的興趣,衷心感謝這個能吸引所有年齡層的博物館。

正當我饒有興趣地想參觀其他展品時,手機響了,朋友告知我,預約可觸摸蒼穹展區的時間快到了,請我留意。

自一九七三年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發明世界上第一部手持式移動電話以來,經過半世紀探索,手機愈來愈小,功能卻愈來愈齊全,方便了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新冠疫情期間,大家被迫禁足,但智慧型手機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親情、友情可充分交流,而且足不出戶,能知天下事。

走出博物館,仰望蒼穹,我彷彿看到人類探索宇宙的軌跡。二○二一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七個探索火星之旅的國家。今年二月二十二日,時隔五十二年,美國重返月球,而且是由民間企業執行的登月任務,預示著探索不再是科學家的專利,而是地球人的共同任務,期待從探索博物館走出更多的探索者。

博物館 地震 疫情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