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賦往事(上)

文韁

在福建省南靖縣,有一處如詩如畫的景點「田中賦土樓群」,它們倚靠獅尾山,傍臨潭角河,包含七座土樓和在土樓中新建的兩座輔樓以及藝術長廊。這個土樓群的建築天際線與地形地貌形成了一幅壯美畫卷,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這是二○一六年南靖縣利用傳統土樓村落開發的土樓群旅遊新景點。

與其他新景點不同的是,「田中賦土樓群」的「田中賦」是新的名字,新景點命名之前,只有「田中」沒有「賦」。而這個「田中」,只是書洋鎮田中村的潭角和順興這兩個村民組的土樓村落。其他土樓群,比如南靖田螺坑土樓群和河坑土樓,都是原來的地名命名的土樓群。

賦是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文體,比如登高賦詩;「賦」也是給予,亦特指生成的資質,如賦予、賦有、天賦、稟賦;「賦」古同「敷」,鋪陳,分布。把原來田中村的這處土樓村落聚成一個「群」,又加之「賦」,使之充滿古色古香的人文氣質。

其實,田中村的這處土樓村落本來就具備了「賦」的所有特質,你可以登上獅尾山「賦詩」,它和周邊的山水田園一起構成的人間美景,符合它的天賦。

更奇妙的是:在「田中賦土樓群」中,有一座清朝晚期建在這個土樓群下的河邊的樓,這個地形是大轉彎的水潭角落,建造的樓形狀就像一艘船,人稱潭角船樓,田中賦的潭角樓的命名,無疑是因為這個地形的原因。船樓下的河水是向西流的,但船頭是指向東方,這樣,讓田中村的這處土樓群面朝大海,由船樓「逆水行舟」領航,彷彿要駕駛著這座大土樓航船,滾滾東流而去。所以,「田中賦土樓群」的鋪陳,分布也順應了「賦」古同「敷」的內涵,巧奪天工的鋪陳和分布。

五十五年前,我從閩東南沿海小鎮上山下鄉到南靖縣書洋公社,就是現在的書洋鎮。那時書洋公社有十幾個大隊,每個大隊都有幾十座土樓。田中大隊其中的潭角生產隊和順興生產隊住的六座土樓,就是現在「田中賦土樓群」中的大學樓、竹林樓、光輝樓、順興樓、外樓和「領航」的溪邊船樓,船樓是當時的田中大隊部。

我下鄉在田中大隊的田中央生產隊,是位於船樓對岸的東南大約一千米,走路要過河。下雨的時候水位上漲,要從船樓附近的一條河上的小木板橋走過;天晴的時候可以踩著河水上鋪的跳石走過,每塊石頭之間都距離一個腳步的水面,走過去的時候,水就在你的胯下流過,常常要走一步跳一步。

土樓山區有很多這種走過河一步一跳間的跳石,都是精挑細選的河卵石,如今卻變成了工整的水泥板塊,不管是雲水謠和田中賦的跳石都是如此。可能是現在已經很難找出那些天然本色的跳石了,或者是為了遊客過河安全,就用水泥加工成為都一模一樣的石頭。這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本色漸漸消失在人們的改造之下,彷彿一幅精美的畫卷被塗抹上了濃重的顏料。竊以為,要保持旅遊區的天然本色,就像那些原始的跳石一樣,才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與力量。

我在下鄉之後,就是田中大隊文宣隊的隊員,每年經都有很多演出任務,晚上經常要參加排練。因為船樓是大隊部的隊部,也是當年大隊文宣隊的排練場地,所以我對船樓的很多往事記憶猶新!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