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未認罪還享特權 蔡拆彈不成恐成賴未爆彈

記者 陳熙文、林河名

政權交接之際,昨天再傳蔡英文總統將於五二○卸任前特赦前總統陳水扁。蔡若在此時特赦扁,很難不被解讀幫即將上任的準總統賴清德先拆彈、解套;然而,在扁未認罪、道歉等情況下,蔡總統赦扁,無疑也挑戰社會道德底線,恐為蔡政府畫下難看的句點。

況且,陳水扁尚未獲特赦之前,即已頻踩保外就醫的司法紅線,一旦獲赦,更是不羈之身;而以他與賴清德的友好關係,未來會不會進一步「指點江山」,已為日後政局埋下更大的變數。

陳水扁在總統任內,即爆出國務機要費等「涉貪」的醜聞,卸任後更因「海角7億」官司纏身,最後因龍潭購地等案遭判刑廿年;但他2015年即獲准保外就醫,多次展延至今已9年多,明明是待罪之人,卻早已形同自由之身。

陳水扁從國家前元首淪為階下囚,特赦不失為化解同情或痛恨雙方對立的方法之一;但由於他自始不認罪,民眾也等不到他的道歉,朝野難獲特赦的共識,爭議也拖延至今。

既不認罪,何來特赦?這是扁案爭議的關鍵,更與扁的行事風格有關。依據「受刑人保外就醫審核基準及管理辦法」,必須是罹患致死率高疾病、身心障礙嚴重而無法自理生活、病情嚴重須長期在監外住院治療,或是病情複雜,難以控制,隨時有致死危險等情況,才符合保外就醫的條件,扁能獲准保外就醫,其實已是另類「特赦」;但他並未因此自我節制,反而視不碰政治等「四不原則」為無物,完美向社會示範什麼叫做「政治特權」。

對於陳水扁的不低調、肆意、特權,民進黨政府多年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求皇城內的和氣,視不而見;但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毫無悔意的陳水扁可以進一步獲特赦,豈不是向社會宣告,只要是位高權重之人,終能逃過法律制裁?豈不是更驗證對司法「有權判生、無權判死」的惡感?而那些請求重審的冤案,又為什麼等不到總統的特赦?

蔡英文(右)傳擬特赦陳水扁(左),挑戰社會道德底線。(本報資料照片)

蔡政府八年執政,雖不盡完美,但至少帶領台灣社會度過新冠肺炎疫情,股市衝破2萬點,蔡總統最後任期還有近半數民意支持度,正反映出這一點;一旦決定特赦,扁又未「認錯、道歉、還錢」,低估了民眾對扁及司法的仇恨值,不但可能為蔡政府畫下醜陋的句點,以扁的特權行徑,更將成為賴政府的「未爆彈」。

陳水扁 賴清德 疫情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