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的520演說 退一步進兩步

薛偉(紐約)

古代高僧布袋和尚曾有詩云:「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原來退步是向前。」乾詩借境喻理,淺顯而深刻,道出了人生進退的哲學,故為後人所傳誦。 520賴清德總統的就職演說,就是退一步,進兩步的寫照。不出人們所料,演說遞出了橄欖枝,明確提出了希望強化兩岸交流,與中共「化對抗為對話」。過去某些台獨強硬派人士拒絕與中國大陸舉行和平談判,以中共從來不講信用為藉口,只進行事務性協商,而關閉了政治談判的大門,而這次可以說是政策性的,表明了賴清德期待會見大陸領導人的願望,可以解釋為施放了善意,為國際輿論所樂見。

但是另一方面,有些意外的是,演說提出了比前任更加強硬的論點,把蔡英文所說的「兩岸」主權互不隸屬明確化為「兩國」主權互不隸屬,這是全文的重中之重,雖然體現了賴清德一貫的立場,但中共必然會有強烈反應。在分裂國家兩韓關係的模式中,雙方都認為自己享有朝鮮半島的主權,而互不否認南北各自管轄的治權,中華民國的憲法條文中也有類似這樣的精神,所以有人解讀為憲法一中,這才有了以一中各表為基礎的九二共識。而現在的明確立場,表述了台灣與中國同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形同宣示兩國論,對中共來說是一個重傷。

長期以來,坊間對國家的定義模糊不清,往往遭到藍營人士的嘲諷與批評。而這次演說中找到了折衷的方案,即「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和「台灣」都是自己的國家,在國際上,這三種稱呼都一樣響亮。這是一個新的提法,在模糊中體現了創造性,嘗試化解國號的爭議,不知是否為多數人所認同?

520演說中強調台海和平,近期有外電估計2027年是台海最緊張的危機年代。筆者以為:台海和平依賴於中國大陸情勢的演變和最終民主化的實現,可以堅信這是歷史的真理,是普世價值,時代潮流是不可逆轉的。但是時不我待,緩不濟急,究竟可以維持現狀到什麼時候?誰也無法預測。

中共 中華民國 賴清德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