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猶太主義與伊斯蘭恐懼症 相激相盪

楊申生(德州)

以色列與武裝組織哈瑪斯開戰以來,戰火已延燒至美國社會各界。 近日在美國,反猶太主義(Antisemitism)與伊斯蘭恐懼症(Islamophobia)仇恨言論在網路上激增。在美國大學校園內,也爆發激烈「挺巴反以」抗議示威活動,一些校園抗議活動遭到警方鎮壓,全美有超過兩千名學生被警方逮捕。 這個場景勾起人們對70年代美國政府派國民兵進入校園鎭壓反越戰示威,造成多名學生死亡的恐怖回憶。 聯邦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更形容當前的校園抗議活動是「拜登總統的越南」、「可能衝擊拜登的選情。」

其實,由於宗教、經濟、文化、政治等原因,在過去的幾百年,西方世界三不五時就會爆發「反猶太主義」事件。 反猶太主義的表現方式可能是辱罵猶太人個人或群體,或是身體上的傷害。 而這次以色列的加蕯軍事行動為由來已久的反猶太主義製造了一場完美風暴,以致全美反猶太人情緒高漲。 相比一年前,美國的反猶太主義事件增加了400%,搞得全美各地的猶太社區人心惶惶。

在反猶太主義再度抬頭,令人憂心之際,許多阿拉伯裔美國人也開始擔憂伊斯蘭恐懼症因為哈瑪斯的血腥突襲以色列而捲土重來。 伊斯蘭恐懼症實際上是歧視穆斯林、反伊斯蘭教的一種現象,特別是把穆斯林都視為恐怖活動肇事者的刻板印象。 當今伊斯蘭恐懼症就像病毒一樣,傳播速度非常迅速。 一些西方學者認為,伊斯蘭恐懼症對歐美民眾來說,已演變成一場社會政治危機。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圖克(Volker Türk)最近發表聲明,譴責全球出現的反猶太主義、伊斯蘭恐懼症、以及其他的仇恨言論案件 ,也對大學針對抗議學生的執法行動感到困擾。 他表示,「我們目睹了仇恨言論、暴力和歧視的急劇增加,社會分裂和兩極分化持續加深…我從猶太人和穆斯林那裡聽見他們深感不安,這讓我感到悲傷。」

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均起源於中東,並都相信有一個創造和統治萬物的神。 此外,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同屬閃族,他們有著共同的祖先亞伯拉罕,雙方其實並沒有太大的矛盾。 從7世紀默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至在1940年代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猶太人和穆斯林在中東經歷了近1300年共同相處的歷史。 雖然曾有一些矛盾和衝突,但基本上,穆斯林和猶太人可以說是相處和睦,關係良好,也從未發生過像今天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這麼嚴重的衝突。

化解反猶太主義與伊斯蘭恐懼症的關鍵在中東和平。 歷史已經證明,只要猶太人與穆斯林雙方保持克制,求同存異,和平共處是可以實現的。 但美國急需調整它的中東政策,即在以巴衝突中扮演一個更公正的調停者,不再一味地偏袒以色列。 唯有巴勒斯坦人民得到公平對待,「兩國方案」成為實現,中東和平才會有實質的進展,長期存在的仇恨情緒也才能得以化解。

猶太 以色列 拜登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