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上任沒有蜜月期

社論

中華民國賴清德總統5月20日上任,在就職演說中強調「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被前總統馬英九批為「新兩國論」,更被大陸國台辦痛批為「是徹頭徹尾的台獨自白」,23日清晨東部戰區更宣布在台海與金馬地區實施「聯合利劍-2024A」演習,中共的強烈反應正意味著,兩岸非但沒有如台灣行政院前副院長鄭文燦所說期待春暖花開,反而因賴清德的執拗個性,讓台海春寒料峭。

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更強調,賴清德講話「無非是乞求外部勢力為其謀獨挑釁撐腰打氣,更死心塌地充當外部勢力遏制中國發展的馬前卒和急先鋒」;中共外長王毅更是屢發重話,直指台獨分裂活動是台海和平的最大破壞性因素,中共外交部也點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對賴清德祝賀違背美方政治承諾,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中方強烈不滿,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敦促美方切實恪守不將台灣作為工具遏制中國等承諾,停止虛化掏空一個中國原則。

雖然民進黨人士強調,賴清德已釋出最大善意,所以才主張重啟雙邊對等觀光旅遊和學位生來台就學,但陸方顯然不做如是解,陳斌華說,大陸居民旅遊、學生不能赴台就讀旅遊,完全是民進黨當局造成的,根本沒有促進兩岸交流和改善島內經濟的真心實意。學者認為,賴談話裡去中化明顯,也有外媒評析,賴談話是要經美國同意的,這樣的表述,意味美實際上已經放行,只要賴不公開宣布台灣建國,美國都會默許,這也是中共之所強烈批美國,要美有效管控台灣傾獨作為的原因。

賴清德顯然認為因為美方支持,他能更有底氣地堅持「不能為了政權犠牲主權」的立場。既然對外無懼,對內,他也不能困於「少數總統」的封號,和在野黨示弱,於是,賴清德在和綠營立委餐敍時,即明白表達在520後要「反守為攻」,民進黨在立法院雖是少數,但在5月17日國民黨和民眾黨齊推國會改革法案時,立法院久違地重演火爆衝突,也讓外媒又喚起台灣國會是「喧鬧式民主」的回憶。

國民黨很清楚,即使這些法案在立法院內三讀通過,民進黨政府也可以祭出政院覆議或聲請司法院釋憲,由憲法法庭裁准,有違憲之虞的法律半年內將暫不實施。在親綠大法官居多數狀況下,民進黨政府有把握可翻案。然而,對國民黨和民眾黨來說,不能不在賴清德就職前先給賴下馬威,國民黨祭出手段,不僅是在立法院先通過總統到立院國情報告的條文,也以立委到太平島登島考察的實際作為,向民進黨政府宣告立法權不能漠視,硬壓賴清德妥協。

以賴清德過往擔任台南市長時,曾因抗議議長賄選,230天拒進市議會備詢的紀錄,顯見賴清德問政強硬的個性。儘管外界都認為賴是「雙少數總統」,但賴自信當選就是「人民多數的選擇」。因為這樣的選擇,他要以「新思維看待三黨不過半」,要各政黨共同承擔國家責任。他沒有對在野黨放出一句軟話,反而要求「任何一個政黨都要反併吞,護主權」,「只要認同台灣,都是這個國家的主人」,但這些前提,也可能變成「不認同台灣」即可群起而攻之,這麼嚴厲的表述,也預視著未來朝野關係不易改善,台灣內部團結更難凝聚,立法院內的衝突場面只會加劇,不易善了。

換句話說,賴清德的就職演說,絕對不是「蔡規賴隨」,而是極典型的賴清德風格,在以極大化滿足獨派群眾的心理期待下,要以民主為名,實踐「繼續壯大國家」的構想。賴清德雖承認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但不提兩岸,只稱中國,更刻意忽略憲法中「一國兩區」的設計,用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全體中華民國國籍者,來區別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卻無法說明台灣和中國連繫的部分,更比李登輝「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更進一步,當然讓大陸難以接受。

賴清德對外、對內啟動了「戰鬥模式」,當然也意味著他並不會天真地以為自己會有所謂的「蜜月期」,上任就是戰鬥,內外風雲惡,就看賴有多少底氣,真能頂到底。

賴清德 民進黨 中華民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