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8月起對中國加徵關稅 戴琪理直氣壯:中偷竊美智慧財產

編譯潘勛/綜合報導
美中汽車關稅戰開打,相互課以高額關稅。(美聯社)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22日宣布,針對一系列中國進口產品,包括電動車及其電池、電腦晶片、醫用商品大幅加收關稅,生效日自8月1日起。貿易代表戴琪表示加徵關稅理直氣壯,原因在中國偷竊美國智慧財產,但戴琪建議讓中方數百門類的工業工具機減免關稅,包括產製太陽能的設備。

中國駐華府大使館表示,中方政府將採一切必要措施,捍衛中國權利及利益;美方調升關稅不僅打斷中美正常經貿合作,還嚴重推高進口商品成本,致使美國公司、消費者出現更大損失,消費者要付更多錢。

路透報導,拜登總統維持其前任川普所設下的對中商品關稅,此外對其他一些還大加碼,例如中國電動車進口稅增四倍到100%,半導體加稅一倍到50%。

德國大眾汽車ID.X參加去年上海國際車展。(路透)

貿易代表辦公室在聯邦公報表示,新的30日公評窗口期將在6月28日截止;辦公室將聽取研議加徵的關稅對國家經濟、消費者影響的評語,還有提議的加徵醫用口罩、手套25%關稅、注射針筒50%關稅,是否應該更高。

美國2023年進口的中國醫用口罩、手套及注射針筒將近6億4000萬元;新關稅實施後勢必受到影響。

貿易代表辦公室的告示,另對大約387門類受影響商品制定特定關稅額,以及實施日期。2025、2026年針對實施的關稅,都由那兩年的1月1日起實施。

中國進口商品被加徵關稅者,包括「中方鎖定想主宰的產品,或者美國最近投資額大增的生產領域」。

華府投資數千億美元的潔淨能源稅補貼,想發展美國電動車、大陽能及其他新產業,另聲稱中國由國家帶動、這些領域的過剩產能,危及美方公司的生存。關稅的用意在保護美國就業機會,不受廉價中國進口泛濫所傷害。

白宮表示,新加徵的關稅影響的中國進口商品目前總額180億元,包括鋼鋁製品、半導體、電動車、關鍵礦物質、太陽能源板及起重機。電動車關稅政治意義大於實質,原因在美國進口的中方電動車,因為之前的關稅設限,數量本就很少。

兩大針對中國商類別2023年進口總額132億元,最重要是鋰電池。非車用鋰電池進口額為109億元,加徵25%關稅自2026年開始。這類商品成長迅速,目前是美國由中國進口的第三大商品,僅次於智慧手機及個人電腦。美國2023年由中國進口4270億元的商品,對其出口則為1480億元。這項貿易斷層持續了數十年,華府對此命題愈來愈敏感。

關稅 電動車 華府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