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公民權
出生公民權案 最高院首辯論
川普總統二度執政上台首日簽署行政命令,對無證移民和簽證持有者在美出生兒女取消出生公民權(birthright citizenship),新規引起訴訟後被聯邦法官發布禁制令擋下。川普政府提出緊急上訴,請求最高法院推翻下級法院裁決。
最高法院15日言詞辯論庭歷時兩個多小時,大法官對於是否削減聯邦法院全國禁制令效力的意見不一;但是絕大多數大法官擔心允許川普政府拒絕讓在美國出生嬰兒擁有公民權恐將引發各種實質影響,幾位自由派大法官則說,川普政策違反最高法院百餘年來的判例…《閱讀全文》
出生公民權限縮令 大法官辯論交鋒3看點
聯邦法院對川普總統簽署限縮出生公民權發布的全國禁制令是否取消,最高法院15日進入口頭辯論。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經過兩個多小時討論,大法官對取消全國禁制令的態度似乎開放。
保守派大法官的論述重點包括,對川普命令提出挑戰的團體,如果要避免川普政策生效,可以考慮改為提告其他類型訴訟。有幾位大法官則表示,最高法院可能願意迅速審查川普行政命令是否牴觸憲法,先前在下級法院裁決中,川普命令屢次被裁定違憲…《閱讀全文》
紐時:最高院出生公民權辯論 聚焦全國禁制令合法性
多年來全國禁制令(nationwide injunction)一直備受爭議,民主黨、共和黨執政時都曾使用過。川普政府發布行政令終止無證移民和一些臨時在美居住的外國居民子女的出生公民權,便被聯邦法官的全國禁制令擋下。最高法院15日聽取口頭辯論,重點集中在全國禁制令的合法性,以及單一聯邦法官是否可以發布禁制令暫時凍結全國性的政策…《閱讀全文》
黃金德曾孫黃諾曼 意外成出生公民權維護者
聯邦最高法院1898年的「美國訴黃金德案」(United States v. Wong Kim Ark)裁定,127年來一直保證在美國出生的任何人都能獲得公民身分,也成為此類案件的判例基石。黃金德的曾孫、現年75歲的黃諾曼(Norman Wong)表示,他是偶然走上維護出生公民權的路,冥冥之中在這場爭取權益的戰鬥裡繼承曾祖父的衣缽…《閱讀全文》
康州檢察長湯偉麟 以親身經歷抗川普出生公民權限縮令
康乃狄克州華裔檢察長湯偉麟(William Tong)今年2月7日親到波士頓聯邦法庭,對川普總統限縮出生公民權(birthright citizenship)的行政命令,提出質疑。15日最高法院就出生公民權口頭辯論時,他與多位民主黨籍州檢察長出席在最高法院前舉行的記者會時指出,出生公民權案對他個人來說意義重大…《閱讀全文》
異鄉之人
紐約客執行主編寫華裔移民百年史詩
記者曹馨元/紐約報導
2016年秋,下著小雨的一天,時任紐約時報編輯的羅明瀚(Michael Luo)與親友在曼哈頓上東區一家餐館前察看是否有空位。這時,一名白人女子與他們擦肩而過,似乎因不滿被擋路,這名女子在走過幾步後朝他們大喊,「滾回中國去!」
那時,距離川普(Donald Trump)的第一個任期上任僅有數周之隔,羅明瀚能感覺到,這個他出生、成長的國家正在被本土主義(Nativism)籠罩。有著百年移民歷史的亞裔美國人,至今仍在這片土地上被視為「異鄉之人」,而新冠疫情更激化了對亞裔的敵視;羅明瀚也開始反思,「歸屬感」之於亞裔,是否將永遠是一個無解的議題…《閱讀全文》
從福州偷渡潮到全國走線潮 教授陳國霖:1條路,2代人
記者高雲兒/紐約報導
從1990年代背負債務偷渡美國的福州人,到今天依靠社媒指引越境來美的「走線客」,美國華人非法入境的方式與背景早已大不相同。如今的走線者多數不再舉債赴險,但卻陷入低薪、高房租與身分焦慮交織的挑戰;表面上「無債一身輕」,實際生活卻處處難行。更嚴峻的是,在川普政府時期強調的「入伍年齡華人」(military-age men)仇恨話語與邊境政策強力執行之下,來自中國的年輕男性移民正被貼上「潛伏者」的標籤。
研究華人偷渡與非法移民議題多年,並出版專著「偷渡美國」的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犯罪學教授陳國霖表示,走線如今不僅是一場穿越國界的行動,更是一場橫跨經濟斷層、族群偏見與政治風險的「長征」…《閱讀全文》
留學找工兩茫
美國跟預期不一樣 留學生求職徬徨
特派員黃惠玲/芝加哥報導
芝加哥大學為美國頂尖大學,然在川普政府下,許多名校留學生也面臨龐大的學習、求職壓力。(Helen提供)
驪歌聲起,畢業季來臨。相對於川普總統再度執政後許多其他國家的留美學生所面臨的簽證撤銷壓力,整體就業市場的不景氣,才是面臨畢業的中國留學生焦慮、迷茫的根源。
「大概要投出1000多份履歷,才可能有那麼一點『上岸』機會」,就讀芝加哥大學金融相關研究所的Helen說,好不容易進了夢想學校,但「美國怎麼跟預期的很不一樣」,在龐大的找工壓力下,學習多少受到干擾,就業前景也看不出曙光。…《閱讀全文》
國際學生萎縮 美大學恐陷倒閉潮
特派員黃惠玲/綜合報導
紐約大學5月15日舉行畢業典禮。(路透)
多年來,美國高等教育高度依賴學費收入,國際生成為關鍵金流;根據大學理事會數據,全美近4000所大學中,國際生貢獻10%-50%淨收入。2023-24學年國際生人數達110萬創新高。
教育顧問拉德(Larry Ladd)警告,國際生占比5%到40%的學校,帶進的收入占比可能達10%到50%。這解釋了為何財務吃緊的小型院校尤其脆弱,若國際生萎縮,恐引發倒閉潮。史蒂文斯理工的亮眼數據背後,實則掩蓋著美國高等教育「富校愈富、窮校愈窮」的殘酷現實。…《閱讀全文》
邊境管控嚴 紐約走線潮退 女工更吃香
記者高雲兒/紐約報導
經營職介所的耿女士說,現在老闆找工人都要有身分、有經驗才行,挑人也挑得更細了。(記者高雲兒/攝影)
4月末,走進紐約華人聚居的法拉盛40路的幾家職業介紹所,會發現和過去相比,裡面安靜了不少。以前一大早就擠滿來登記找工作的人,如今僅有十來位工人坐著等。雖然2023年那一波中國「走線」高潮已經過去,法拉盛卻仍是許多新移民落腳、找工作的第一站。
現在,新來的走線客變少了。加上邊境控管更嚴、拿工卡的人愈來愈多,整個職介市場正在變化。「現在走線的人幾乎進不來了,政策收得太緊。」在法拉盛經營紅蘋果職業介紹所超過20年的耿女士說。…《閱讀全文》
出境入境兩難
移民政策收緊 綠卡不再是入境保證
記者陳曉峰/舊金山報導
川普總統一系列移民新規,讓不少社區人士擔憂。 華人Barry 對本報表示,他兩周前帶領獲得移民簽證的父母首次從舊金山入境,就在機場海關處被盤問,工作人員還提醒說,「持有綠卡者,要求每年在美國居住至少180天。你知道如今(川普)移民的政策收緊,如果離開美國,再次入境美國就會有麻煩」
司法部官員5月13日對聯邦第三巡迴上訴法院表示,司法部長邦迪(Pam Bondi)有權隨時重新考慮並可能撤銷綠卡持有者的合法永久居留權。「新聞周刊」報導,若上訴法院支持川普政府的立場,就將允許政府在發給永久居民綠卡數年甚至數十年後撤銷他們的綠卡。…《閱讀全文》
華人農場主在美拚搏17年 恐淪一場空?
記者劉子為/綜合報導
2025年1月23日中午,夏威夷州歐胡島的華人農場主沈漢軍像往常一樣,送貨後駕車返回農場。然而,等待他的不是熟悉的田地和農場工人,而是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的人員。沈漢軍主動配合,穿著工作服、來不及打包行李,就被執法人員帶走,至今仍在拘留中…《閱讀全文》
「失去吸引力」華裔科學家紛紛離美
記者邵敏/洛杉磯報導
南加地區不少華裔科學家正在選擇離開美國,因為這片曾經讓他們渴望實現抱負的土地,如今不再有吸引力。川普政府上台導致科研經費縮減、移民政策收緊、實施關稅新政等,都是科學家迫切希望離開的理由。
洛杉磯科研人員李健業受專表示,身邊不少華人科學家已經回中國,或計劃回去,其中一名同事剛辦好離職手續,近期就會舉家搬離。據他所知,有一個科研部門甚至出現在一段時間內,從事科研工作的華裔人員均確定離職,僅一名華裔系主任在職的情形,「不僅年輕科研人員,就連工作已十多年的科學家,也準備離去,而且後續招聘也充滿不確定性」…《閱讀全文》
「大方向正確」部分華裔讚川普政策
記者李怡、王子涵、啟銘/綜合報導
川普重返白宮已逾百日,在一片喧囂與爭議聲中,北加州部分支持川普的民眾給予他正面評價,尤其亞裔與小商業社群更對他稱讚有加。
位於舊金山東灣聯合市(Union City)市長王耀明在接受採訪時盛讚川普的經濟政策,尤其是加徵關稅的舉措。他表示,「加徵關稅是為了保護美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公平地位。媒體指控這導致通膨根本是子虛烏有。政策都還沒落地,怎麼會有影響!」市長指出,自川普上任以來,美國通膨數據從2.8%下降到2.4%,「這說明他在經濟治理上是有效的」…《閱讀全文》
白卡生命線
760萬人恐失醫療補助 愈來愈多醫院、診所婉拒白卡
特派員黃惠玲、記者胡玉立/綜合報導
聯邦眾院共和黨人提出的改革白卡方案若實施,至少將有760萬人失去Medicaid資格。圖為民眾示威,要求勿砍白卡福利。(美聯社)
聯邦眾院共和黨人為削減政府開支,提案對俗稱「白卡」的聯邦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進行全面改革,引入一系列新規定和監管要求。據無黨派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CBO)初步估計,改革白卡方案若實施,聯邦政府未來十年內將節省約6250億元開支,但至少將有760萬人失去Medicaid資格。
「今日美國報」(USAToday)報導,川普總統競選時承諾將執行一系列減稅措施,預計未來10年政府稅收將少4兆元。國會領袖面對共和黨極端保守派主張節省開支的壓力,正設法彌補減稅措施可能造成的鉅額經費缺口。健康保險福利計畫是聯邦最大支出項目之一;川普已表示不會削減俗稱「紅藍卡」的醫療保險(Medicare),Medicaid因此成為共和黨節省開支的改革重點。…《閱讀全文》
若砍白卡嚴重衝擊華社 華人憂沒病看「會出人命」
記者陳曉峰、劉梓祁/舊金山-紐約報導
在紐約華埠經商數十年的何雄表示,白卡是許多長者的生存保障。(記者劉梓祁/攝影)
有關削減白卡計畫(Medicaid,加州名為Medi-Cal)的傳言不斷,加州華人Brad表示,他和母親、兄妹都在使用該計畫,「白卡是我們一家的生命線。母親患了糖尿病,必須每天吃藥,如果真的削減,看不了病,是要出人命的」。紐約華埠患有高血壓、前列腺疾病的83歲長者何雄憂心忡忡地說,「如果沒有白卡,我根本活不了」。
Brad說,他和兄弟、姐妹都使用白卡看病。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川普政府會削減白卡福利。他母親患嚴重的糖尿病,每天必須吃藥,否則病情惡化、會有生命危險,「白卡是我們一家人的生命線。母親必須用白卡看病開藥。肚子餓了,可以忍一忍。如果因為白卡影響,看不了病,或者開不了藥物,那就是要人命」。…《閱讀全文》
醫療健保補助未受影響 地方替無證客申請福利已叫停
記者楊青/洛杉磯報導
圖為洛杉磯華埠服務中西口腔義診。(華埠服務中心提供)
聯邦政府推動8000億元醫療補助預算削減計畫,未來半年將進入資金削減細分落實階段。服務轄區涵蓋南加州蓋聖蓋博谷華人聚居城市的洛杉磯華埠服務中心表示,迄今正規的醫療健保補助申請案並未受到影響,但多年來幫助無證移民和LGBTQ人士的項目、以及部分與大學合作的民間調查項目已經叫停和斷糧,經費不續。
聯邦衛生部重組瘦身,3月裁減將近四分之一員工,全職員工從8萬2000人減少到6萬2000人,據稱此次裁員每年可節省18億元。聯邦政府有史以來最大的醫療健保補助削減案正在落實中。…《閱讀全文》
「親情計畫」收緊 失智患者家屬叫苦 社區籲終結亂象
記者胡聲橋/紐約報導
白卡計畫中的親情計畫受限,失智症患者家庭叫苦連天。(記者胡聲橋/攝影)
聯邦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俗稱白卡)中的「親情計畫」(CDPAP),是一項為長期護理家人者提供補償的醫療保險計畫,深受患者家人歡迎。今年3月底起,能替人登記「親情計畫」的家庭護理機構銳減,PPL系統需要重新登記,令患者家屬叫苦不迭。社區人士呼籲結束目前的混亂局面,讓「親情計畫」回歸正常。
川普政府上任後,「親情計畫」突然收緊。從3月28日開始,紐約州可以登記使用「親情計畫」的家庭護理機構從600多家銳減到了30多家,而且其中只有華策會一家提供中文服務。之前批准加入「親情計畫」的居民,均須通過這30多家家庭護理機構重新登記PPL系統。…《閱讀全文》
醫療的代價
昂貴救命路 華男開盲腸帳單逾20萬
特派員黃惠玲/綜合報導
在美國,「不夠窮又不夠富」的人,幾乎負擔不起昂貴的醫療開支。(美聯社)
「誰不想健健康康活著,但現在醫療系統彷彿一直把人往死路逼」,剛在內華達州一家醫院接受盲腸炎手術的徐毅強,移民來美20多年第一次上醫院就診,除了經歷從就醫到手術,再到康復全過程的身體疼痛,出院後收到醫院高達20萬元帳單時的「震驚與心痛」,同樣讓他難以承受。
靠開優步(Uber)車維生的徐毅強來美國已超過20年,妻子在拉斯維加斯的賭場上班,但賭場只提供員工個人健保,不保家屬,因此他過去幾年一直自費購買歐記健保,為了節省每個月的保費開銷,他選擇購買月費60多元、高自付額(7500元)的健保計畫,只想買個心安。…《閱讀全文》
華婦持白卡7年 竟陷有病無處醫窘境
記者黃惠玲/芝加哥報導
好不容易安排上的腹痛看診,卻在就診日前一天接到診所通知取消,讓林娟一臉茫然。(林娟提供)
持有伊利諾州白卡(Medicaid)已經七年的44歲的林娟,在川普總統重掌白宮後,第一次感受到「有病無處求醫」的窘境,患有腹痛痼疾的她,實在忍受不了多次發作的疼痛,於去年底求醫,好不容易獲安排在今年2月10日就診, 未料預約日前一天,接到醫師診所通知,指「受到聯邦經費削減影響,取消10日的看診,如要保持該次診療,費用須由患者全額自付」。
意外成為川普新政「受害者」的林娟說,她也想自掏腰包求診,但又相當擔心到時醫療費用遠超她的負擔能力,尤其對於她跟丈夫年收入僅接近2萬元的家庭來說,每一筆額外開銷都會嚴重影響家計。林娟說,在經濟壓力下,她只能想辦法盡快找到其他收白卡的專科醫師。…《閱讀全文》
給付低、付款慢…拒收白卡診所醫院或增5成
記者黃惠玲/芝加哥報導
華裔足科醫生鄭金光表示,白卡給付費用相對低且時常拖延支付,導致越來越多診所、醫院拒收白卡患者。(鄭金光提供)
補助金額低、回款速度慢,一直是許多診所、醫院收治「醫療補助」(Medicaid,俗稱白卡)患者的心結。然而川普政府大砍聯邦經費,醫療補助計畫是否削減,可謂命懸一線。擔任伊利諾州醫院執照發放委員會(Illinois Hospital Licensing Board)委員的華裔足科醫師鄭金光表示,考慮治療白卡病患無法取回診療費用的機率恐將大增,預計接下來拒收白卡患者的診所、醫院將大幅增加,至少達一半。
從醫數十年的鄭金光說,白卡計畫對醫院、診所的醫療給付,通常是一般收費的十分之一。他以自己的診所為例,一般保險或患者自付的情況下,首次門診收費125元,第二次門診費則減為105元,但如果是白卡患者,診所僅能從州府收到單次14.95元的看診費。…《閱讀全文》
削減白卡福利 共和黨人混戰
編譯潘勛/綜合報導
共和黨籍國會眾議員針對削減聯邦醫療補助(Medicaid,俗稱白卡)的幅度,混戰成一團。圖為民眾上街遊行,要求不要削減聯邦醫療補助。(美聯社)
華爾街日報(WSJ)17日報導,共和黨籍國會眾議員為在川普總統所稱「又大又美」減支法案中,削減聯邦醫療補助(Medicaid,俗稱白卡)該多深多廣的問題,混戰成一團;眾院預算委員會(Budget Committee)的鷹派上周擋住本案,周末勢必要進一步討價還價,但就算法案真在共和黨高層自訂的國殤日期限前於眾院闖關成功,到參院還會引發更多混戰。
由聯邦、各州主持的聯邦醫療補助服務的民眾超過7000萬人;眾院共和黨擬在開支法案中,未來十年減支約6250億元,以便因應川普2017年減稅法案造成的政府收入減少。共和黨人希望由預算省下1兆5000億元,而部分抵消減稅法案造成的4兆元財政窟窿;如果成功削減聯邦醫療補助預算,省下來的錢就可以填補1兆5000億元的三分之一以上。…《閱讀全文》
紅州也憂健保
川普想砍白卡 3紅州可能最受傷
編譯陳韻涵/綜合報導
蒙大拿州的白卡擴大計畫,部分歸因於共和黨州議員的支持,圖為位於海倫娜的蒙大拿州議會大廈。(美聯社)
國會共和黨議員考慮大幅改革「聯邦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俗稱白卡),為延長川普總統減稅計畫的經費籌資,而這項改變可能重創俗稱「歐記健保」(Obamacare)的「可負擔健保法」(Affordable Care Act),其中又以南達科他州、密蘇里州和奧克拉荷馬州這三個共和黨治理的紅州所受影響最劇烈。
共和黨議員正考慮降低聯邦政府必須給付各州招募擴大被保險人的90%份額,這項轉變可在十年內節省5600億元,而這筆經費可用以延長川普2017年底實施、原定今年底到期的減稅政策。…《閱讀全文》
亞太裔450萬人 享綜合白卡福利
編譯廖振堯/綜合報導
2010年至2022年間,亞太裔人口增長33.0%,是美國成長最快的族群。(記者高雲兒/攝影)
2022年,亞裔美國人、夏威夷原住民、太平洋島民(以下稱亞太裔)占美國總人口的6.0%。2010年至2022年間,亞太裔人口從1500萬成長至2000萬,增幅為33.0%,是美國成長最快的族群,大幅超越全國7.7%的人口成長率;在此期間,亞太裔的健保覆蓋率也有所上升。
為數千萬符合資格的低收入成年人、兒童、孕婦、老年人和身障人士提供保障的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俗稱白卡)覆蓋率,2020年有450萬名亞太裔民眾加入綜合白卡福利(comprehensive Medicaid benefits),其中160萬人透過ACA的白卡擴大計畫(Medicaid expansion)加入。截至2023年11月,全國80%的亞太裔居住在39個白卡擴大計畫州和哥倫比亞特區。在亞太裔人口最多的加州,2022年使用白卡擴大計畫的成年人口中12.9%是亞太裔,15.6%沒有報告種族或民族,而非老年亞太裔占該州非老年人口的15.5%。…《閱讀全文》
全國每5個新生兒 約2個由白卡支付
編譯盧炯燊/綜合報導
聯邦砍醫療補助Medicaid預算,加州醫保Medi-Cal將受嚴重影響。(加州健康服務部網站)
俗稱「白卡」的醫療補助計畫( Medicaid),是美國的窮人醫保福利,為低收入人群提供免費或低成本的醫療保險,孕婦、兒童、老年人、殘疾人都可能符合資格,不少州甚至放寬資格限制,不論身分只要在收入標準以下就能申請。
白卡計畫影響深遠。例如全國每五個新生兒裡,就約有兩個是由白卡支付費用。35%的殘疾人,即大約1500萬人享有白卡。此外,在養老院的住客裡,有63%是享用白卡。兒童也是白卡補助的主要族群,白卡計畫裡有37%就是兒童。…《閱讀全文》
各州因應白卡
半數紐約客仰賴白卡 華人占比高
記者范航瑜/紐約報導
紐約市衛生局代理局長莫爾斯表示,若聯邦政府削白卡資金,將對紐約醫療體系與經濟造成嚴重的影響。(記者范航瑜/攝影)
紐約市衛生局代理局長莫爾斯(Dr. Michelle Morse)接受世界日報專訪表示,若聯邦政府削減醫療補助(Medicaid,俗稱白卡)資金,將對市醫療體系與經濟造成深遠且嚴重的影響。尤其對於仰賴白卡就醫的華人社區,以及以「安全網醫院」(Safety Net Hospitals)為基礎的照護體系而言,資金緊縮恐帶來連鎖衝擊。
紐約市衛生局日前聯合多個市府單位舉行圓桌會議,重申不論移民身分,所有紐約人皆可獲得市府提供的醫療服務。會後,市衛生局代理局長莫爾斯受訪表示,若聯邦大幅削減白卡經費,將對市醫療體系及整體經濟造成嚴重衝擊。…《閱讀全文》
擴大覆蓋無證客 加州28億補白卡缺口
編譯陳盈霖/綜合報導
加州州長紐森批准28億元,用以填補加州聯邦醫療補助計畫預算缺口。(美聯社)
根據福斯(FOX News)報導,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日前簽署法案,批准28億元用以填補擴大移民覆蓋範圍後,加州聯邦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俗稱白卡)所面臨的預算缺口,確保到今年6月止,透過該計畫接受醫療保險的1500萬人(無論移民身分)都能得到保障。
若國會共和黨人最終削減白卡預算,加州也將面臨重大打擊。擁有3900萬人口的加州,目前為三分之一以上民眾提供免費醫療。…《閱讀全文》
華人:砍白卡也傷川粉 不相信會被開刀
記者啟鉻/洛杉磯報導
加州白卡持有者楊文瑜表示對川普削減白卡福利不必擔心。(記者啟鉻/攝影)
由於加州的白卡系統(Medi-Cal)對聯邦資金依賴較高,一旦撥款縮水,勢必對數百萬白卡持有者的醫療保障產生不利影響。不過,華人白卡持有者楊文瑜認為,不必擔心,因為這是美國人民的基本福利,而且與川普的支持選票密切相關。…《閱讀全文》
亞裔傑出人物
亞裔太空人3度實現美國夢:
別覺得自己太優秀而不屑屈就
華爾街日報報導,41歲的金喬尼(Jonny Kim,音譯)才步入人生中段,但已經三度實現了眾人稱羨的美國夢:韓裔美籍的他是退役海豹特種部隊隊員、哈佛醫學院畢業的醫生,還成為了太空人。
台裔美籍小說家朱恆昱(Wesley Chu)說,當他首次聽聞金喬尼的經歷時,第一反應是敬畏,第二反應是「還好我媽跟他媽媽不認識」。金喬尼的故事已成為亞裔美國人熟悉的網路迷因,他們經常在社群媒體上慶幸自己和他不是親戚…《閱讀全文》
WNBA「金州女武神」公布開季陣容 台裔陳紫柔遭釋出
WNBA金州女武神14日公布首季球員陣容,台裔球員陳紫柔(Kaitlyn Chen)不在名單內,於開季前遭球隊釋出。她今年4月在選秀會上於第3輪被相中,日前在熱身賽出賽,2場比賽上場13分鐘,攻下2分3籃板。
新成立的WNBA金州女武神(Golden State Valkyries)將於16日在舊金山大通中心(Chase Center)首季開幕戰迎戰洛杉磯火花(Los Angeles Sparks)。球隊14日公布12人名單,來自康乃狄克大學(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的後衛陳紫柔遭釋出…《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