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單身?結婚?妳選哪條路

對現代女性來說,山盟海誓、相夫教子已非人生必要目標,家庭觀念、教育水準、政治立場、經濟都出現日益擴大的性別差距。美國女性從未如此坦然地接受單身,寧願獨自一人也不願和一個拖累她們的男人在一起。
華爾街日報報導,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調查中心主任考克斯(Daniel Cox)表示,上大學、買房的女性比男性多,她們更注重友誼和事業,而不是約會和婚姻。AEI去年調查5837名成年人,超過一半的單身女性認為比已婚女性更快樂;單身男性只有略多於三分之一認為比已婚男性快樂。
尋找愛情 單身男更積極
丕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22年針對單身成年人的調查顯示,單身男性達54%在尋找愛情,單身女性則只有34%,不過男女皆低於2019年的61%和38%。男性也比女性更可能擔憂沒對象約會。根據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青少年戀愛關係數量也在下降,Z世代的性生活次數亦比前幾代減少。
年輕女性現在常在社群媒體上標榜自己「不需要男人」和「脫離兩性市場」,她們的關注點已經轉向自我提升、友誼以及獨自尋找幸福的能力。
29歲的會計師安德里亞·沃利切克(Andrea Vorlicek)經歷了幾段不如人意的戀情、數十次令人失望的初次約會後,放棄了尋找丈夫的計畫,她一直以為到這歲數已經可以找到人生伴侶。「我的經濟能力可自給自足…我寧願單身也不願嫁給不合適的人。」她認為規畫獨自一人的未來,是在糟糕處境中最好的出路,現狀不是百分之百快樂,「但接受現實讓我感到更快樂,這是種精神上、情感上的平靜。」
教育差距 女性擇偶挑戰
男性似乎對自己的選擇比女性更滿意。AEI於2023年調查受過大學教育的女性,發現一半的女性認為單身主要歸咎於找不到符合期望的對象,而持相同觀點的單身男性不到25%。
男女教育和職業前景的差距,也使得尋找伴侶更具挑戰。丕優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4年25至34歲美國女性約47%擁有學士學位,男性僅為37%;喬治城大學2024年報告指出,若擁有學士學位,終身淨收入可多出約100萬元。維吉尼亞大學社會學教授威考克斯(Brad Wilcox)表示,女性在教育和早年就業方面表現相對較好,這造成了匹配差距,因為人們更傾向於選擇教育程度或收入相當的對象。
30歲的凱蒂·克爾希(Katie Kirsch)說,她媽媽希望女兒們「聖誕節前找到男朋友」,能在聖誕樹前看到女兒們身旁是個「喜歡滑雪、上名校的帥哥」。克爾希承認未能實現媽媽的夢想,她在紐約經營一家新創公司Lume,2024年上半年每周與交友軟體上認識的男士約會三到四次,希望能在30歲之前找到丈夫。凱蒂說遇到的很多男人要不是厭煩於她的抱負,就是事業心不夠強;而她沮喪的是,許多男性朋友也表示「希望妻子把家庭放在工作之上」。凱蒂無奈地說,找另一半是「唯一一件投入一萬小時,最終卻可能回到原點的事」。
政治理念 加劇婚姻難度
男女的政治理念分歧也加劇共結連理的難度。蓋洛普(Gallup)數據顯示,2024年18至29歲女性中約39%認為自己是自由派,而男性僅25%,兩者差距在十年內擴大了兩倍多。研究戀愛關係的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羅德斯(Galena Rhoades)指出,這不僅僅是偏好或投票的問題,政治現已成為每個人核心價值及世界觀的一種表達,涵蓋經濟不平等、身體自主等各種議題。而川普政府執政後,這種意識形態裂痕更加擴大。
近年來房價飆升,是否結婚也影響經濟狀況。雖然單身男女間的貧富差距正在縮小,但單身人士與已婚人士之間的貧富差距,在2010年至2022年間幾乎翻了一倍,因為已婚人士更有可能擁有房屋和汽車等資產,這些資產近年價值成長的速度超過了薪資成長。根據聖路易斯聯準銀行,2022年已婚夫婦的財富中位數為39萬3000元,而未婚人士(含有伴侶但未婚)為8萬元。
在華盛頓特區一家房地產公司從事傳播工作、38歲的瓊斯(Alicia Jones)說,經濟上無人依靠或無法分擔房租,是單身生活最糟糕的部分。「尤其是在面臨被裁員的威脅下,單身的壓力更大。」
男女結婚率都在下降,部分原因是配對壓力減小,且對潛在伴侶的期望更高。馬里蘭大學經濟學家奇爾尼(Melissa Kearney)說,約會軟體讓人們覺得總有更好的選擇,找結婚對象就好像找求職者一樣。但她也指出隱憂,「有些女性保持單身是因為她們想要這樣的,那很好。但許多人單身可能只是B計畫,主因是她們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伴侶,這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