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曖昧關係褪色 Z世代醒悟願認真交往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成長在滑手機、迅速約會配對的Z世代發現,「曖昧關係」很難駕馭,即便結束很久還是如此;現在受夠了,開始願意與對方認真交往。
Z世代發現手機即時約會軟體找來的對象,到底是朋友、玩一下還是認真全面交往,其中的界線太模糊了。這些曖昧關係、浪漫邂逅本質鬆散,界於友誼與忠貞之間,如此意味著結局有侷限,情侶之間要往固定關係發展像踩碎步,都是它害的。
在灰色地帶約會,最後讓很多東西陷入黑暗,尤其在事態分崩離析的時候。Z世代說這種約會的特點,是感到糊塗、抗拒,就算按理已結束,感受還沿續很久。
瑞秋‧葛林(Rachel Green)與一名男子談曖昧關係六個月,曾住在彼此的公寓,一起上餐廳吃飯,認識彼此的朋友,但他們不慶祝交往的紀念日,也沒一起度長假,原因在那麼做,這種興致一來的趣味就消失了。
葛林表示,整段曖昧關係期間總有抗拒的感受,原因在一方並不想完全投入,一投入就變成談戀愛了;只是關係還行得通的時候,腎上腺素及報酬滿足的感受真叫人上癮。
幻象褪去 對味感受沒了
興奮感讓羅賓森(Daniel Robison)25歲時談起曖昧關係;他形容與對方到花梢豪華的地方玩,朋友都很酷,但最後幻象褪去,兩人對味的感受原來都是亂猜的。
羅賓森好幾年掩飾自己的感受,有一次兩人外出吃晚餐,照理他該平分帳單,但他要男友幫他付,當時便下定決心結束這段關係。他表示,現在自己談戀愛沒那麼輕鬆愜意,目的感變濃很多,不再半是虛情假意。
美國自開國以來,約會常則始終在演化。只是現代生活有個主旋律已根深柢固,也就是生命太早就投入認真戀愛一直走下坡。「美國生活調查中心」(Survey Center on American Life) 2023年一份研究指出,Z世代成年人20歲以前交過男朋友、女朋友的只有56%,相形下千禧世代為69%、X世代76%、嬰兒潮世代78%。
瞬間很好 長期未必速配
對一些人來說,不走老套戀愛關係是正面抉擇;英國大學生伊芙‧希斯考克(Evie Heathcock)求學海外時,就談了幾次曖昧關係,她說,不見得每次交往都要找到靈魂伴侶、天長地久,有時候你談的戀愛,只對人生當時那個瞬間很好,但也曉得長期下去不見得速配。
但今天約會的本質很模糊,意味著Z世代並不了解自己的處境。加州心理學者愛碧‧梅德考夫(Abby Medcalf)表示,談曖昧關係要對等,這一點經常得由她向就診客戶、聽眾來提醒。
有些Z世代不再隨意談戀愛。洛杉磯戀愛顧問、紅娘艾莉卡‧卡普蘭(Erika Kaplan)指出,更多單身Z世代打算「斬斷煩亂,自始便與目標很精明的人交往」。
出生於千禧年的作家佳碧‧康提(Gabi Conti)20歲過後,一直在談曖昧關係,她把男友形容為「始終回到去找的那男人」,直到自己與某男人第一次發生肉體關係,對方很驕傲地說她是女友,向他雙親介紹她,要求她更進一步下去,她才瞧出自己曖昧關係的實質,原來是幻想而已。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