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南韓偶像應援手燈點亮抗議現場 年輕人捨棄蠟燭用「不滅燈光」表決心

台灣成香港文學庇護所 港人盼「說好自己版本的香港」

封面故事/退休後開支 專家:4理財陷阱勿入

退休初期應該少花錢?如果退休早期過於節儉,就有可能錯過一些無法重來的經歷。比如旅行之類的活動。(圖/123RF)
退休初期應該少花錢?如果退休早期過於節儉,就有可能錯過一些無法重來的經歷。比如旅行之類的活動。(圖/123RF)

退休後,是應先省吃儉用?或是堅守所謂的「4%法則」?專家指出,兩者都是不正確的迷思,如何事先規畫且心態正確使用退休金才是王道。

據MSN報導,聯邦儲備銀行指出,2022年,65到74歲美國人退休儲蓄帳戶中約有60萬9000元,但中位數儲蓄餘額僅為20萬元,該數字更可能代表典型美國人的退休儲蓄。無論如何,確保儲蓄在退休期間能充分發揮作用以確保錢不會用光,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但這其中需要也因個人特質等,你會發現一些常見的退休花費迷思,再重新調整花錢的腳步。

以下是四個「如果忽視、可能有損財務」的迷思。

第1迷思:退休初期應少花錢

一般認為如果退休初期不注意花費,想花就花,那麼晚年可能面臨資金枯竭的風險。但事實上,如果退休早期過於節儉,就有可能錯過一些無法重來的經歷。因為持平而論,如果65歲退休,相較70多歲或80歲,更適合從事旅行之類的活動。

第2迷思:必須堅守4%法則

多年來,金融專家常引用「4%法則」來討論退休支出。該法則指出,如果在退休第一年提取儲蓄的4%並根據通貨膨脹調整未來的提取額度,便可支撐30年的退休生活;但「4%法則」有其問題。首先,它假設退休投資組合在股票和債券平均分配。如果股票投資較多,提取率可以更高,如果主要投資債券,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收入支撐每年4%的提取率。

而且該法則還假設退休開支基本上保持穩定,但其實這並不切實際。且值得注意的是「4%法則」提出者班根(William Bengen)自1994年以來,自己就多次調整比率。

第3迷思:晚退休就不必擔心花費

蓋洛普(Gallup)民調指出,2022年美國的平均退休年齡為61歲,但如果退休年齡更晚,例如66歲以上,民眾可能會認為將可更自由支配儲蓄,不用擔心每年使用多少資金。但人類的預期壽命往往無法預測。因此,仍需仔細考慮支出,並與財務顧問合作,設定好一個在現在及未來都合理的提款率。

第4迷思:每年的支出會增加

管理退休金時,民眾通常會假設通貨膨脹會讓每年支出增加,但是通貨膨脹並不會每年都上升,因此如果沒有必要,不應自動增加支出,反而應當關注基本生活必需品的費用,並善用滿足基本需求不需要花費支出太多的時候。這樣做便可以提供更多的靈活空間,方便未來提高支出或將資金分配用於提高生活品質的一次性開銷,例如改造住宅等。

退休金 儲蓄 投資

上一則

封面故事/65歲退休潮明年來襲 5招掌握社安金

下一則

秋葉續篇/訪這2州 看今年最美楓葉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