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大選倒數44天 變數知多少
總統大選,11月5日就要投票了,倒數已進入40幾天;民主、共和兩黨的選舉造勢活動日益激烈,最後誰能入主白宮,在這最具關鍵的40多天中,會發生什麼變數嗎,成為熱烈討論的話題。
亞特蘭大卡特中心(Carter Center)中國事務高級顧問劉亞偉說,現在兩黨候選人旗鼓相當,很難確定誰能勝選。同時,曾任史地文博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Stevens Point)政治學系主任、終身教授、現任澳門大學國際關係教授的王建偉表示,他早就寫文章表示,沒有任何人可以穩操勝券,「誰能獲勝仍須做最後觀察」。
不過,丹佛大學科貝爾國際關係學院(Josef Korbel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政治學教授趙穗生卻認為,民主黨賀錦麗的勝選可能性「要大一點」。他解釋說,雖然兩黨候選人各有優勢、選民基數也相差不多,但起決定作用的是全美的中間選民和搖擺州的選民。「誰能勝選,取決於中間選民和搖擺選民。」他說,有民調顯示,賀錦麗在關鍵的七個搖擺州或領先川普或與之打個平手,並繼續擴大地盤。他又表示,投票前也可能會有變化,故不到最後不知誰能獲勝。
候選人 各有自己特色
劉亞偉說,美國今年的總統大選與往年不同,具有明顯的特徵。在兩黨總統候選人中,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是前總統川普(Donald J. Trump),而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是現任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Devi Harris)。同時,兩位總統候選人挑選的副總統候選人,對一般選民來說都是陌生面孔。
他說,川普選擇的副總統候選人是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范斯(James David JD Vance),是一位政治新人。賀錦麗挑選的競選副手是明尼蘇達州州長華茲(Tim Walz),曾在中國教過英語。華人選民對川普比較熟悉,因為他曾經擔任總統,川普當選就是「還鄉團又回來了」。
▼收聽一洲焦點播客版(Podcast):
他全程觀看了9月10日兩黨的總統候選人進行的一次辯論。他感到在95分鐘之內,川普多次試圖把賀錦麗跟拜登的政策連在一起,但還是掉入對方設置的陷阱,變得怒不可遏、信口開河,並反覆強調2020年他輸給拜登是因為民主黨舞弊。而賀錦麗對辯論做了充分的準備,既有檢察官的威風和伶牙俐齒,也有當總統的風度,並明確表示她不是川普也不是拜登,而是美國新一代的領導人。「我要帶領美國人民重建只要努力就能夢想成真的共和國。」毋庸置疑,賀錦麗是這場辯論的獲勝者,但能否轉變為更多選票則是另一回事。
他說,川普在競選中經常不是聚焦競選對手的治國理念和政策偏頗,而是進行人身攻擊。雖然之前曾有不少人認定他當總統會為美國帶來災難,但川普執政四年中沒有發動新的戰爭也是事實。「川普在任內宣布從阿富汗撤軍,是由拜登政府完成的。」
今年剛滿40歲的范斯出身貧寒,曾參軍,畢業於俄亥俄州立大學、耶魯大學法學院,曾是創投業者。范斯曾經批評川普是文化海洛因,瞧不起川普這樣講話粗俗、不講道理、自戀的人。後來,他計畫從政,認為需要川普的支持,遂轉而支持川普。2022年,他競選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時,獲得川普的背書,並成功當選。在許多身邊人的鼓勵下,特別是小川普的大力支持,川普選擇他擔任競選夥伴。
賀錦麗畢業於傳統的非裔大學霍華德大學(Howard University),擔任舊金山的地方檢察官和加州檢察長。很多人認為她在加州當檢察官和檢察長時對罪犯心慈手軟。後來,她當選為加州聯邦參議員和美國副總統。在擔任副總統期間,她具體負責南部邊界事務。今年6月27日,川普和拜登公開辯論後,拜登處於劣勢地位,但她仍然支持拜登。拜登宣布退選當天,她打了100多通電話,掌握了半數以上的民主黨的代表。「這顯示賀錦麗對擔任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是早有準備的。」民主黨在全國代表大會期間公布了該黨治國理政的主張,但選民們對賀錦麗的政治主張並不是十分了解。她8月28日接受CNN的採訪,這是她在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後首次接受主要媒體的採訪。
劉亞偉說,明尼蘇達州州長華茲(Tim Walz)被賀錦麗選擇擔任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華茲在內布拉斯加州小鎮長大,17歲入伍,曾經擔任中學教師。他後來擔任國會眾議員,於2018年首次當選明尼蘇達州州長,四年後贏得第二任期。明尼蘇達不是搖擺州,選擇華茲似乎不合情理,但華茲的國會選區農村選民多,大多數是共和黨人,可見賀錦麗的用心。他說,明尼蘇達州緊挨搖擺州威斯康辛,華茲有外溢效應。「華茲能六次贏得選舉,說明他政治能力很強。」賀錦麗缺乏執政經驗,而華茲這方面經驗豐富,兩人可以互補。而且,兩個人個性合拍,很談得來。
他說,賀錦麗是女性,又是少數族裔,具有非裔和南亞裔血統。過去,她是民主黨的左派,現在「往中間移了一點」。如果賀錦麗能當選,她會再開美國政治的先河。 2008年非裔候選人歐巴馬當選總統,成為美第一位非裔總統。「若賀錦麗當選總統,會比歐巴馬當選總統的神話更傳奇。」
投票前 仍有許多變數
劉亞偉說,現在離11月5日的投票不到50多天,在這段期間可能會發生很多事件。他說,今後一段時間內,美國經濟發展的狀況也表現會影響大選的選情。目前,美國就業率走低,通貨膨脹率也下降了。在兩者都降情況下,聯準會(Fed)選前降息也會影響到選情。
他說,川普是醜聞愈多愈受人支持。如果共和黨在投票前能發現賀錦麗和華茲的醜聞,他們的支持率會大幅下降。他說,目前,民主黨選舉經費充足,花在競選廣告上的資金較多,共和黨也許隨著選舉日的接近而增加廣告投入。
他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除了總統候選人在辯論會上口若懸河,並透過媒體把對手批得體無完膚外,支持的選民出來投票才有算有效。美國南部主要是共和黨的州,所謂「南部一片紅」,但民主黨並不願意把這裡的選民拱手相讓。他透露,在喬治亞州,民主黨共設立了七個競選辦公室,賀錦麗與華茲還在喬治亞州南部進行「巴士遊」,向選民宣示自己的治理主張。民主黨在選民動員方面投入大,動作細,而共和黨也在緊趕急追。
4因素 決定誰能勝選
澳門大學國際關係教授王建偉說,美國大選不僅牽動美國選民的心,也受到其他國家的矚目。中國民眾對美國大選格外關注,因為誰成為美國新總統,將會影響中美關係。他說,在拜登(Biden Jr.)退選前,國內外輿論普遍認為川普贏是板上釘釘的事。但拜登退選、副總統賀錦麗頂替上來以後,美國大選情勢出現了反轉。
影片來源:世界新聞網 一洲焦點
雖然他身在亞洲,但作為曾長期在美國工作和生活、研究美國政治的學者,他對這次大選的情況非常關注,並經常撰文分析。最近,他和他的同事、美國瓦爾波萊特大學(Valparaiso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林至敏合寫的一篇分析中指出,在大選最後三個月裡,定勝負的無非是三個M和一個E:
1. 選舉資金(Money)
2. 選舉態勢(Momentum)
3. 選舉資訊傳送(Messaging)
4. 組織落實(Execution)
劉亞偉說,誰能在這四個方面做得更好,誰就能笑到最後。
1. 選舉經費:在這方面,民主黨直到今年第一季一直佔上風。但進入第二季度,川普在封口費案中被判有罪後,支持者踴躍捐款,一些共和黨金主也慷慨解囊。至6月底,捐給川普競選團隊的款項都超過了拜登及其後援團體募集的資金。共和黨在競選資金方面處於優勢。
不過,賀錦麗參選改變了這個局面,一周內便獲得小額捐款2億多元,一些大金主們也不斷加碼,捐了至少1.5億元,還有近20萬人報名成為賀錦麗競選的志工。相比之下,川普和共和黨方面在7月中只得到了約1.4億元的捐款,處於劣勢。賀錦麗競選團隊11日宣布,10日晚間在費城舉行的辯論會結束後,24小時之內收到來自60萬名支持者的累計4700萬元捐款。
2. 選舉態勢:川普的支持者多為鐵粉,基本盤變化不大。而賀錦麗則不同,沒有年齡和執政能力方面的包袱。另外,拜登退選,川普非但失去了一個有效攻擊點,而在比他年輕近20歲的賀錦麗面前,「有年齡問題的人」反而成了他自己。
最近,賀錦麗表現出驚人的幹練和氣場。民主黨人迅速團結到賀錦麗的周圍,多數民主黨高層都站在她的一邊。民調顯示,賀錦麗獲得93%的民主黨人的支持,超過了鼎盛時期的拜登。也有分析認為,「賀錦麗熱度」撐不了多久,新鮮感褪去後,選民又會把注意力集中到賀錦麗的弱點和軟肋上。
3. 選舉訊息傳送:較不確定的是第三個M,即雙方在選舉訊息傳送上的競爭。它將是大選最後階段的重點。在美國,選戰對候選人的考驗往往不是「你做了什麼」或「計畫做什麼」,而是如何用最簡潔的語言在最短時間內給受眾留下深刻印象。這種語言一旦被媒體接受並重複使用,就變成了政治對話中的標誌性通用敘事,進而確認候選人的話語優勢,即所謂「保險桿貼紙政治」(Bump Sticker Politics)。川普特別擅長此項,一句「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喊了十年,至今還能讓其支持者熱血沸騰。
而賀錦麗的檢察官經歷,在國會擔任參議員的歷練,再加上她比較豪爽的個性,使她的講話邏輯性更強,鼓動性更大,語言表達尤其是攻擊對手時對重點和節奏的掌握更加自然。如果用她參選以來的幾次公開演講和川普的同期競選言論做比較,兩人可以說是勢均力敵。她的競選搭檔華茲加入選戰後,對川普及范斯簡潔明的評價「陰陽怪氣」(weird),更是火遍全美網路。
4. 組織落實:最後是E,也就是雙方在衝刺階段的動員組織能力。它決定了選戰雙方能否將口頭支持轉化為實質的選票。從9月下旬起,美國各州就會陸續開始提前投票。屆時,兩黨便會轉到對選民的動員上來。在組織實施選舉方面,民主黨歷來佔有優勢。不過,共和黨吸取了2020年失敗的教訓,大力發展基層組織,成立各種後援會等,情況也有所改善。
她說,身為總統候選人,賀錦麗遠比拜登更強勢,從競選資金到組織執行,沒有明顯的短板。下面,就看誰能調動更多的基本盤,爭取更多的中間選民了。
川普團隊 策略出了問題
丹佛大學政治學教授趙穗生說,拋開個人政治觀點不談,僅從競選策略上講,川普團隊出現了失誤,可能令他失去再次入主白宮的機會。而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則相反。在獲得黨內提名後,她及時調整競選策略,把重點放在中間選民上,甚至包括共和黨選民。
他指出,在競選初期,川普主要爭取共和黨基本盤,即一些右傾大企業家及農村白人選民,但取得黨內提名後,並沒有及時調整競選策略,以爭取中間選民和搖擺選民,而是和初選時一樣。川普選的競選搭檔范斯和他的觀點一樣右傾,也不利於爭取中間選民和搖擺選民。
由於共和黨人比較關注美墨邊境非法移民入境的問題,賀錦麗明確表示要「嚴控南部邊境」。 當她8月29日首次接受CNN受訪時,向主播表示她將重新推動全面邊境立法,減少無證移民入境,並誓言針對邊境口岸貫徹法律:「我們有必須遵守與運作的法律,無證移民入境要承擔後果。
賀錦麗選擇了明尼蘇達州州長華茲擔任競選夥伴,可以幫助她吸引中間選民,因為華茲擔任州長,具有政治經驗,並對中部農村選民有吸引力。現在,城市選民和年輕選民多為民主黨的支持者,對賀錦麗有利。
誰當選 對華政策短期不變
劉亞偉指出,目前,美國已將中國視為主要競爭對手。因此,無論哪位候選人當選,美國的對華政策短期內不會改變。
過去,美國總統總認為中國對美國採取不公平的競爭,但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直到川普上台才明確指責「中國搭美國便車」,開始採取措施與中國脫鉤。拜登總統上台後,仍然繼承了川普總統的對華政策,並說服更多的盟友對付中國。
他說,川普已經表示,如果再次當選總統,他將會提高進口美國的中國產品關稅。若是賀錦麗當選,不會對拜登總統的對華政策有太多的改變。而賀錦麗的副總統華茲對中國比較了解,並擔任國會組成的行政與立法部門中國委員會的25人委員之一。
因此,人們無法預期哪個黨派當選會對中國更好。如果川普當選,會重新啟動對華脫鉤政策。若是賀錦麗當選,也會繼承拜登的對華政策,繼續打壓中國的高科技產業。中國也應該看到了這一點,「無論誰當選,美國的對華政策都不會有本質上的改變」。因此,要穩定自己的經濟發展並創造更好的國際環境,中國只能做好自己的功課。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