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川普上任祭出關稅前 零售業建議先買這些商品

馬斯克將掌「政府效率部」真能大砍聯邦支出?

父親節/惡少剋星 金剛手、菩薩心的魯組長

少年捕手魯俊組長戲稱自己是「南京大蘿蔔」。(圖為作者提供)
少年捕手魯俊組長戲稱自己是「南京大蘿蔔」。(圖為作者提供)

如果你是屬於台灣所謂的四年級或五年級生的世代,一定不會忘記得當年經常滋事擾人的不良少年幫派以及他們的第一號剋星少年組長魯俊。疫情期間,我因緣際會結識了魯組長的獨生女魯秋琴-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的優秀新血。

我與秋琴在美國以文會友,素未謀面。第一次會面是在剛解除疫情警報的台北,而且彼此互贈著作。翻閱她甫上市未久的魯組長生平紀實「少年捕手」,彷彿使我跌入了時光隧道。那些放學後頂著鳥窩頭、刷著睫毛膏、穿著超短裙,去西門町約會的早熟女同學;短髮蓬鬆或長髮觸頸,口叼香菸,著牛仔長褲,遊蕩西門町的小混混;還有那赫赫大名的魯組長掃蕩隊,一幕幕重現眼前…。

敘述父親 有感情不濫情

秋琴的「少年捕手」,是一本很好的報導文學。報導文學不同於報導新聞,它一定要有報導者的某些主觀判斷、意識乃至參與。行文不能太過主觀,但也不能純粹只是客觀敘述事件。秋琴在這點上掌握的很好。我覺得她敘述父親時,有感情,但不濫情;有崇拜敬愛,但不誇張杜撰。

同時,這本書也是一本優質的家族史。秋琴寫他的父親,用的大多是第一手資料。當然也有不少是她事後費神去收集並印證的。她從祖父盧掌櫃跟曾祖母怎麼聯手撫養最年輕的孝子-秋琴的父親;談及父親從小兩度「割肉療親」的孝行;最後隨服務機關倉促赴台,沒能帶祖父同行。這些際遇為他留下一生憾恨,但卻能因「天倫歌」的啟示,從悽苦無依的自怨自艾,轉化為豪氣萬千的宇宙大同情懷。我感覺秋琴寫作時,在情感的拿捏上是非常精準的。她把很多對父親的感懷文字都匯集到中篇部分。上篇是專注地在寫父親的很多行誼事蹟,因此它同時是社會史的重要資料。

他父親的各個建樹案例跟當時社會各界的合作脈絡,清晰可見,像蔣經國、周百鍊,乃至侯友宜等人,都與魯組長有一些互動。這些我相信都可以補正史之不足。

有人說:最真實的歷史來自民間,而非官府。我在圖書館任職時,曾經發起一個「Let's write a story」英文寫作班。節目內容是請大家寫個人的家族故事。參與者都不是作家,只是一般讀者。

寫完以後拿到班上來分享,大家互相點評與鼓勵。秋琴這個作品,讓我回憶起這廣獲好評的活動。

用回憶 印證鐵漢柔情

秋琴在敘事與抒情兩方面都很擅長。

關於敘事方面,秋琴很有特色。她在上篇集中火力的從理念、行動跟形象三方面來描寫父親。她的文筆簡潔,而且以很明快的節奏推動故事情節,很符合故事主角的行事風格。你可以想像一個警察,面對這麼多複雜的青少年問題,幾乎每一秒鐘都要做出前途安危、生死攸關的決定。所以魯組長的行事步調是非常快捷的。秋琴在寫這些故事時,行文節奏也自然變得很明快。我自己在閱讀時,好像也血脈賁張起來,一直等待著下一個驚奇。這是她運筆很成功的地方。最後她又以受惠者跟共事者的回憶來印證父親的鐵漢柔情,進而澤被青少年、父母跟社會的各種情實。總之,這本書有作者個人的觀察,還有其他人的補述,以充分的條件來印證作者所言都是可靠的事實。

早年的台北市刑大除暴組長魯俊在黑白兩道,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本報資料照片...
早年的台北市刑大除暴組長魯俊在黑白兩道,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本報資料照片)

至於她怎麼樣從理念,行動跟形象描寫父親?

1. 理念方面,他的一貫理念最重要就是「少年宜教不宜罰,給予重生機會,並不留下任何惡行的蛛絲馬跡」。

2. 行動方面,他是「金剛手段,菩薩心腸」,就像秋琴說的,父親的心是很柔軟的,常常會為孩子(不管是自家的或別家的)哭泣。他更開設勵志班,安排轉學,重新定位這些不良少年的人生。這是非常非常難得的一種智慧、愛心、勇氣與擔當。

徒手擋幫派決鬥

每當兩個幫派大決鬥的時候,他總是徒手跳進張力十足的陣營,手無寸鐵站在兩個幫派的正中間說:「你們要上的話,就先跟我吧。」結果大家都怕的不得了,以為他有跆拳道多少段、武術高強。他的武功到底有多強,其實沒人知道,不過他那個氣勢已經把所有的青少年都鎮嚇住了。

山東美男子 南京大蘿蔔

3. 至於形象呢,我覺得秋琴描寫的非常成功,她用「山東美男子」與「南京大蘿蔔」兩個詞,生動地勾勒了父親形象。在她的心目中,父親是一個「山東美男子」,彪形大漢、豪氣干雲、氣派非凡。秋琴說父親自稱是「南京大蘿蔔」。這個形象當然也是非常樸實的,肥肥墩墩的,站在那邊挺得筆直的。可是當我知道「南京大蘿蔔」典故時,我覺得魯組長也許還有更深一層的表達。據聞乾隆皇帝南下,看到揚州蘿蔔很瘦小,就覺得揚州好窮,應給予減稅優惠。後來到了南京,看到南京蘿蔔又大又肥,人民必定富裕。於是就多扣稅收,以補揚州稅收之不足。因此,魯組長甘作「南京大蘿蔔」,與他不計較金錢,不介意吃虧,且樂善助人,顯然相符。

這裡我特別要轉述一段秋琴描述父親形象的文字。她說:「少年組的組長不能是那種玉樹臨風的美男子,也不能斯文多禮。他平頭、虎背熊腰,身高正好足夠將他一雙犀利的眼光穿透人心。少年人怕他,卻總是得依賴他,脫離昏天暗地的過往。他那一雙溫暖而厚實的手掌,像是如來佛的芭蕉扇,扇著、扇著、就越過了火焰山…」這段描述很長,我無法全錄,但是我覺得她用的所有比喻與形容,都非常的觸動人心,也恰到好處。你可以想像他那個厚實的手掌,就像芭蕉扇,揮動一下就能帶著那些血氣方剛的青少年,越過如火焰山般的凶險路段。

護青少年 資料不給法院

而且更最重的是,他不讓青少年的資料存入法院檔案,所以他們要出國前或創業起步之際,他會把資料原封不動的還給本人,由他們自己決定怎麼處理。目的在強調少年組並未向法院提告,他們的一生到目前為止還是清白的。這是非常體貼的啊。

說個題外話,我曾在圖書館擔任主管,每當必須解雇不適任員工時,會盡量情理法兼顧,給員工一個主動辭職的機會,以免留下曾被解雇的不良紀錄。秋琴寫這一段時,我覺得她對父親的觀察實在是先深探內心,再將這分愛心透過文字傳遞給讀者。

父輩的愛 如此深藏不露

秋琴的抒情寫意也是很有特色的。比如新年的時候,父親在跪拜祖先之際,常嚎啕大哭。淚瓶裡盡是親情與鄉情,非常感人。不過最讓我感動的是「欄杆拍遍」這篇,我的確感受到病弱體虛,無法言語的魯組長那種「英雄氣短」的無奈情懷。讀此文時,想起癌末彌留的先父,眼角有淚,無法言語的情景,不禁悲從中來。舊禮教世代的父輩們不善表達,一輩子對子女的愛,都是如此深藏不露。

最後,我非常感謝秋琴刻畫了一個「愛吾愛以及人之愛」的父親形象。她對父親的感念,的確道盡了普天之下曾被低調父愛澤及的子女心聲。

作者與魯秋琴(左)在台北初次會面,互贈著作。(圖為作者提供)
作者與魯秋琴(左)在台北初次會面,互贈著作。(圖為作者提供)

疫情 圖書館 蔣經國

上一則

理財/想成為百萬富翁 要善用這3種帳戶

下一則

旅遊/吳哥窟 人間失落的王國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