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美援烏以台法案通過參院測試投票 最終表決可望過關

強勁財報支撐 道指漲逾250點 史指升逾1%

何處是老家/學者:華人觀念要親力親為 難放手送養老院

失智症患者不會提出任何要求,只有熟悉他的人,才能把他照顧好。(記者鄭怡嫣/攝影)
失智症患者不會提出任何要求,只有熟悉他的人,才能把他照顧好。(記者鄭怡嫣/攝影)

日間中心屬於長期照護的一種,意在為行動不便、需要長期照護、有至少一至二項日常生活活動(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無法自理的老人提供服務,自然也照顧帕金森或失智者等長照特殊老人的需求,但在現行管理及人員的配備下,很少有特殊照顧需要的老人的親屬,放心地將老人送至日間中心,偷得浮生半日閒。

「家人不敢把失智病人送到普通的日間中心」,全美最大的阿茲海默症關愛服務(Caring Kind)華人外展經理石蔚靜說,「他們很難得到任何幫助,也容易產生安全隱患問題。」

這幾乎形成一個難以解決的閉環:在哥倫比亞大學社工學院的教授劉金玉看來,以往的研究均指向一個結論,華人受到孝道文化及贍養老人的文化傳統,有著相比其他族裔更強烈的使命與責任感(commitment),他們很難放手,作出把老人送進養老院的決定。

但若不依賴日間中心,就得自己親力親為,費時時費力居家長照,身體的損耗及精神的負擔都極大。

來自上海的81歲的沈鳴,已照顧失智丈夫多年,「12小時由護理員護理,剩下的12小時,由我每天陪老先生度過。得病後,他只有我了」。

幾年前,她的丈夫腦溢血中風,入院搶救。她說,丈夫是住在醫院吃盡苦頭,醫院拿來冰水,丈夫受不了,嘴巴緊閉,院方以此認定丈夫「不能吞咽」,不為他灌餵流質,只靠每天接連吊鹽水營養劑。

「失智症患者不會提出任何要求,只有熟悉他的人,才能把他照顧好,」沈鳴說。養老院以及老人日間中心,自然不是她考慮的範圍。

華裔在異地 成了留守老人

「紐約不存在為失智病患設計的成人日間中心。」劉金玉說,這對於員工的素質以及設施配備的要求都很高。

在她看來,當前在日間中心,針對亞裔老年人精神健康的設施與項目也有限。對於華裔和其他的少數族裔老人,此前的研究也表明,在族裔飛地越是久居,就越容易與外界隔離,語言、資源、服務上皆是。留守兒童的概念,也同樣延用在了這些「留守老人」身上。

石蔚靜也同樣注意到了特殊服務的稀缺,「這也不是華人社區的問題,在紐約市,也同樣沒有說英文的特殊老人日間中心。」

「看看未來五年,特殊老人日間中心能否實現?」作為阿茲海默症機構的資深代表與華人照護業的第一批先鋒與中堅力量,石蔚靜表示,若有有心人願意設立服務特殊老人的日間中心,她願意提供各種協助,期待讓日間老人產業回到它最初的理念:一座沒有圍牆的養老院。

建立一座沒有圍牆的養老院是一些專業機構的夢想。圖為老人們在老人中心享用午餐。(記...
建立一座沒有圍牆的養老院是一些專業機構的夢想。圖為老人們在老人中心享用午餐。(記者鄭怡嫣/攝影)

➤➤➤更多「何處是老家」專題報導

失智 華人 養老院

上一則

何處是老家/他擬送中風父回中國:不是不孝 只是真的累了

下一則

何處是老家/她認沒親顧父母有罪:若重來,我不再自己扛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