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美國會TikTok出售法案過關 這十家中企也受關注

華裔組織發聲 布碌崙日落公園反霸凌 籲受害者報警求助

娛樂/擠進奧斯卡 片商拉票各出奇招

「致萊斯利」電影海報。(取材自IMDb)
「致萊斯利」電影海報。(取材自IMDb)

奧斯卡頒獎典禮將於3月12日(今晚)登場,不論最後獎落誰家,自入圍片單公布以來,「致萊斯利」(To Leslie)片方在宣傳拉票上的爭議在好萊塢引發激烈辯論,反應出片商與演員們在競逐小金人手段的演化,這波爭議極可能影響往後獨立電影的獎季策略。

「致萊斯利」講述中大獎的單親媽媽沉迷酒癮,敗光獎金和親情後奮力挽回的故事,由只拍過電視劇的新人導演麥克莫里斯(Michael Morris)執導,拍攝成本不到100萬美元,20天就拍完了。該片去年10月上映,僅在在洛杉磯聖塔蒙尼卡的一家影院裡上映了5天便告下檔,總票房僅2萬7000美元。

去年底,美國獨立精神獎提名揭曉,「致萊斯利」的女主角安德麗亞萊斯波洛(Andrea Riseborough)意外拿到最佳女主角提名,與「塔爾」(Tár)的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媽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的楊紫瓊等人平分秋色。在毫無宣傳投入的背景下,光是能夠拿到提名對於這部低成本獨立電影來說已算是巨大的成功。或許是受此鼓舞,「致萊斯利」片方之後便開始加大投入,全面參與今年的頒獎季,劍指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41歲的英國女星安德麗亞萊斯波洛於倫敦皇家戲劇學院科班畢業,入行已有18年,演過「鳥人」(Birdman)、「遺落戰境」(Oblivion)等熱門作品,但整體而言,以黑馬之姿在今年頒獎季脫穎而出的她,身上還是少了明星光環和媒體話題性的加持。

安德麗亞萊斯波洛今年以黑馬之姿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取材自IMDb)
安德麗亞萊斯波洛今年以黑馬之姿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取材自IMDb)

更主要的還在於,出品「致萊斯利」的動量電影公司(Momentum Pictures)不論是財力或經驗,與Neon、A24這些專門發行文藝片的「衝奧」老手相形見絀。而奧斯卡獎貴為世界影壇的電影王冠,由遍及全球各地的近萬名評委匿名投票選出,看似公平公正,但是每年報名的電影數以百計,真正能夠脫穎而出的不過是二、三十部,如何能讓評委注意到,靠的就是各種宣傳手段和拉票攻勢。

影片來源:YouTube Momentum Pictures

傳統片商作法:買廣告、買評委聯繫方式

具體而言,一是購買媒體版面,從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等全美重磅媒體到「綜藝」、「好萊塢記者」等面對業內人士的專業媒體,從平面紙媒廣告到電子廣告……各種形式的宣傳多多益善,一定要讓奧斯卡評委先熟悉片名才行。

二是直接聯繫評委,但近萬名評委的詳細聯絡方式,據說只有奧斯卡學會手裡才有。為此,學會提供了一項有償郵件群發服務,片方可以花費2000美元購買,你的競選宣言就能直接發到全體奧斯卡評委的電子郵箱裡去了。目前而言,據「綜藝」披露,「致萊斯利」已發過三次這樣的群發郵件,花費6000美元。

此外,最關鍵的還是作品得讓評委看到才行,早年可委託學會將電影DVD郵寄給廣大評委,現今學會有了自己專門的串流媒體APP(Academy Screening Room),把作品傳上去即可,想看的評委隨時隨地都能看到。不過,片方需要支付學會2萬美元的手續費。出品「致萊斯利」的動量電影公司,據說原本連這筆錢都不太願意出。

「致萊斯利」作法:草根拉票撒網社群媒體

顯而易見,想卡位奧斯卡非常花錢,而「致萊斯利」片方最缺的恰恰就是錢。然而,還有比錢更珍貴的東西:人脈。導演莫里斯的妻子瑪麗麥克柯馬克(Mary McCormack)童星出身,多年來在好萊塢交友廣闊,去年底「衝奧」提名關鍵時刻,據說不少人都收到她發的電子郵件或電話,懇請他們撥冗觀看「致萊斯利」,並希望對方看完之後能在社交媒體上發些觀後感,幫女主角萊斯波洛提衝人氣。

有媒體披露郵件內容,信中,瑪麗麥克柯馬克寫到:「從現在開始直到1月17日,如果您願意每天都發文(提到「致萊斯利」和萊斯波洛)的話,那真是再好不過了!即便不是天天發,隨便你哪天發,都會對我們有莫大的幫助。話說回來,天底下還有比每天發一則文更簡單的事嗎!」此外,電郵裡已準備好配發的圖片、關鍵詞、需要@哪些人。

而女主角安德麗亞萊斯波洛的經紀人傑森溫伯格(Jason Weinberg)也在「致萊斯利」的拉票工作中幫了大忙,溫伯格創立的無題娛樂公司(Untitled Entertainment)與好萊塢頂尖的CAA經紀人公司有合作,本身也是全球頂尖的經紀人,手裡代理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潘妮洛普克魯茲(Penélope Cruz)等大明星。隨後,多位好萊塢演員幾乎同時間在社群上大推「致萊斯利」和女主角萊斯波洛,其中不乏凱特布蘭琪、蘇珊莎蘭登(Susan Sarandon)、海倫杭特(Helen Hunt)、珍妮佛安妮斯頓(Jennifer Aniston)等大牌演員。而葛妮絲派特洛(Gwyneth Paltrow)、黛咪摩爾(Demi Moore)、寇特妮考克斯(Courteney Cox)、愛德華諾頓(Edward Norton)還為該片主持放映活動,邀請奧斯卡評委來觀看;凱特溫絲蕾(Kate Winslet)和艾美亞當斯(Amy Adams)則在線上專訪萊斯波洛,進一步擴大了其影響力。

葛妮絲派特洛(右)在推特大讚「致萊斯利」主演安德麗亞萊斯波洛(左)。(取材自推特...
葛妮絲派特洛(右)在推特大讚「致萊斯利」主演安德麗亞萊斯波洛(左)。(取材自推特)
凱特溫絲蕾(下)在對導演莫里斯和主演萊斯波洛的線上專訪中,不吝溢美之詞。(取材自...
凱特溫絲蕾(下)在對導演莫里斯和主演萊斯波洛的線上專訪中,不吝溢美之詞。(取材自豆瓣電影)

這批推薦者中,珍芳達(Jane Fonda)、莎莉賽隆(Charlize Theron)、葛妮絲派特洛、愛德華諾頓、珍妮佛安妮斯頓等都是傑森溫伯格經紀人事務所旗下演員。不得不說,其中的有些點評顯得過分誇張,比如凱特溫絲蕾在連線時高呼:「這是我這輩子所見過最偉大的女演員!」葛妮絲派特洛發文稱「今年所有的女演員獎,都該歸她那就對了」。原本幾乎無人知曉的「致萊斯利」爆冷門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支持者盛讚這是不可能的奇蹟,證明奧斯卡不光只看金錢的力量,也看演員本身的實力。而反對者則認為這樣的拉票方式有失公平,已經涉嫌違規,最終引出主辦方專門開會討論此事。

電話戰術、前輩背書、招待會……早不稀奇

歷史上,奧斯卡獎創立之初便有各種暗箱操作和變相拉票的做法,甚至在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的鼎盛時期,片商都或明或暗地要求旗下簽約的電影人必須將選票投給自家的作品,因此當時的奧斯卡獎很大程度上比的是哪家公司旗下的奧斯卡評委人數最多。

1987年,電影「安娜」(Anna)的女主角莎莉柯克蘭德(Sally Kirkland)因為發行公司沒錢替她拉票,自行挨個聯繫奧斯卡評委,懇請他們關注自己的這次表演,最終也確實如願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而這種直接聯繫評委的情況,之後也在「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1990)的女配角戴安拉德(Diane Ladd)等人身上出現過,學會當時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1990年代,隨著名製片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為代表的一股獨立電影勢力的迅速崛起,每年頒獎季的爭奪變得更為白熱化。1996年電影「鋼琴師」(Shine,又譯「閃亮的風采」),片商為替男主角傑佛瑞洛許(Geoffrey Rush)爭奪最佳男主角小金人拉票,找公關公司逐一致電評委,最後雖然順利獲獎,但也讓美國影藝學院覺得難以接受,遂強化了各種競賽守則,包括不得直接拉票等,但仍留下了很多灰色地帶,例如為奧斯卡評委安排的招待放映會「飲食不得太過鋪張」,但究竟什麼程度叫「太過鋪張」,也很難有明確衡量標準。

新線影業為「鋼琴師」主演傑佛瑞洛許猛力催票,後來如願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取材...
新線影業為「鋼琴師」主演傑佛瑞洛許猛力催票,後來如願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取材自IMDb)

2003年,時年88歲的老導演勞勃懷斯(Robert Wise)看完「紐約黑幫」(Gangs of New York)後非常欣賞,撰文投書媒體暗示今年的奧斯卡獎也該輪到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了。馬丁史柯西斯當時已憑「蠻牛」(Raging Bull)、「基督最後的誘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四海好傢伙」(Goodfellas)等拿過多次奧斯卡提名,卻一次都沒獲獎——哪怕「紐約黑幫」本身的製作素質還不夠拿最佳導演獎,但可以最佳導演獎來肯定他長期以來的成績。此文一出,該片發行方溫斯坦馬上買媒體版面強打:「曾兩度贏得奧斯卡的勞勃懷斯宣布,『紐約黑幫』馬丁史柯西斯配得上今年的奧斯卡獎。」

時任美國影藝學院主席弗蘭克皮爾森(Frank Pierson)隨後公開譴責溫斯坦違規,聲稱多名奧斯卡評委同聲反感「紐約黑幫」的拉票方式,希望能把已經寄出的選票收回,重新投票。學會後來新增規定禁止電影公司拉票時單獨拿此類行內前輩的評語來打廣告。最終,馬丁史柯西斯還是抱憾而歸,敗給「戰地琴人」(The Pianist)導演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

「紐約黑幫」電影海報。(取材自IMDb)
「紐約黑幫」電影海報。(取材自IMDb)

2004年奧斯卡投票期間,電影「塵霧家園」(House of Sad and Fog)的發行方夢工廠電影公司在「綜藝」為最佳女配角候選人索瑞安達斯魯(Shohreh Aghdashloo)拉票,引用紐時等多位權威影評人給出的奧斯卡結果預測:「最佳女配角獎項,我猜芮妮齊薇格(Renee Zellweger)會贏,但我覺得索瑞安達斯魯更應該贏才對。」此舉立即招來學會公開批評,夢工廠翌日也在洛杉磯時報上登文公開道歉,而安達斯魯最終還是輸給了「冷山」(Cold Mountain)裡的芮妮齊薇格。

2010年時,「危機倒數」(The Hurt Locker,又譯「拆彈部隊」)的製片人尼古拉斯查蒂爾(Nicolas Chartier)曾發電子郵件給熟識的奧斯卡評委群,懇請他們把手中珍貴的選票投給自己,而非「阿凡達」(Avatar)。「危機倒數」果然如願以償奪得最佳影片,但查蒂爾的違規作法卻被洛杉磯時報提前曝光,導致學會下令禁止他出席當年的頒獎典禮。

「危機倒數」2010年擊敗「阿凡達」拿到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取材自IMDb)
「危機倒數」2010年擊敗「阿凡達」拿到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取材自IMDb)

作曲家強力拉票 遭撤銷提名資格

知名作曲家布魯斯布勞頓(Bruce Broughton)2014年也使出郵件、電話戰術,希望評審委員投票時能考慮一下自己創作的電影「並不孤獨」(Alone Yet Not Alone)的同名主題曲。布勞頓拿到了最佳原創歌曲提名,有機會和「冰雪奇緣」(Frozen)主題曲「Let It Go」一決雌雄,但很快此事也被媒體曝光,學會破天荒地撤銷了這首歌曲的提名資格。

事發後業內一方認為布魯斯布勞頓雖然並未強逼評委投票給自己,但在頒獎季直接聯絡評委的做法,本身就已越矩;另一方認為布勞頓和買媒體版面的做法本質上並無甚麼不同,只是宣傳,並非強賣,而且如果連這種直接叩門的宣傳方法都不允許他們使用,那就意味著酒再香,也只能藏在巷子深處。有趣的是,布魯斯布勞頓當時為自己辯白時,用到的說辭便是這是一種「草根式的拉票」,與如今外界給「致萊斯利」片方貼上的標籤,如出一轍。

布勞頓的處境,其實和今年的萊斯波洛有些相似,電影「並不孤獨」當年默默無聞,如今更是早已被人遺忘。它背後的發行公司同樣無錢無勢,布勞頓只好利用自己的人脈親自聯絡了70多位評委,只希望他們能聽一聽這首作品。而這次「致萊斯利」靠著特殊宣傳攻勢脫穎而出了,是不是也意味著過往其實有很多這樣的作品和演員,因少了機遇最終淪為無名了呢?

(取材自澎湃新聞)

奧斯卡獎 電影 提名

上一則

新聞眼/拜登夫婦餐廳用餐點相同主菜 犯大忌?

下一則

旅遊/漫步西雅圖 溫柔淡定有愛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