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歐盟對中國安檢設備商同方威視 發動「黎明突襲」

必給加班費範圍 放寬至年薪5.8萬 擴及400萬人

旅遊/柏林 像浴火重生的鳳凰

勃蘭登堡門上的勝利女神四馬戰車。(作者提供)
勃蘭登堡門上的勝利女神四馬戰車。(作者提供)

鳳凰涅槃中的火鳳凰,是神話故事中的不死火鳥,每500年自焚,再從灰燼中浴火重生,柏林給我的感覺就像這隻火鳳凰,歷經各種苦難,最終得以重生。遠了不提,近100年的歷史已令人驚心動魄。二戰後期,獨裁希特勒執政下的柏林,遭到盟軍毀滅性破壞,上萬人被炸死,150萬人無家可歸,市中心半數建築盡毀、樹木絕種、水電失控,國家一分為二,築牆相隔,直至1990年,才統一為一個完整德國

柏林博物館島。(作者提供)
柏林博物館島。(作者提供)

施普雷河畔的雅典

今天的柏林,施普雷河Spree River穿城而過,無數龐然建築屹立兩岸,政府機搆、國家劇院、教堂和博物館,各領風騷,難怪柏林被譽為「施普雷河畔的雅典」。

勃蘭登堡門是柏林的重要景點,它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建造,用以紀念普魯士王國打贏七年英法大戰,1791年完工,從此成為柏林以及德國的象徵標誌,它見證了德國乃至世界的許多重要歷史。1806年法國占領德國後,拿破侖下令將勃蘭登堡門上的勝利女神四馬戰車運回法國,1814年重歸柏林。 1961年,東柏林建柏林圍牆時,勃蘭登堡門不幸位於東德管轄區,直至1989年,柏林圍牆被推倒後,西柏林人民才得以重新出入此門,可以說,勃蘭登堡門是東西德統一的見證。

看過勃蘭登堡門,沿著筆直的菩提樹大街,經過腓特烈二世(歐洲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統帥)騎馬雕像和柏林洪堡大學,穿過宮殿橋(這座有八尊大理石雕像的橋建於1821-1824年,200年歷史的跨越使之看上去即滄桑又古典),就看到柏林大教堂。這座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教堂曾是德意志帝國霍亨索倫王朝的宮廷教堂,現為基督新教路德宗教堂,二戰期間被毀,至今仍在修復中。花九歐元購票入內,內部宏偉,管風琴,拱門,穹頂,無一不讓人咂舌。教堂允許遊客上頂樓觀賞,我們興奮地一層層盤旋而上,但總是不見頂,狹窄的樓梯,稀薄的空氣令心臟開始不舒服,本著不冒險原則,我們放棄登頂,不就是從制高點看柏林嗎?當日下午我們就在國會穹頂最高處看到了柏林全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人切莫固執。

德國國會玻璃穹頂。(作者提供)
德國國會玻璃穹頂。(作者提供)

國會大廈採光驚人

德國國會大廈始建於1884年,1933年發生的著名國會縱火案將之融毀,納粹從中獲利,二戰期間國會大廈變成碉堡。1961年開始重建。1992年大修時,以全新的玻璃穹頂取代舊式古典穹頂,參觀者可以通過兩道走向交錯的螺旋坡道,上到50米高的瞭望台,觀看柏林全景。穹頂以裸露的全鋼結搆支撐,位於中心的漏斗型圓柱上的活動鏡片將陽光折射入內,一經問世便被譽為驚世駭俗之作,像蜂巢般的玻璃穹頂,還寓意著政治要透明。

參觀者在國會訪客門口被分成十多人一組,由專人帶領上電梯直通樓頂,進入穹頂前,每人發了一個語音導覽器,我選擇了中文導覽器。一邁入旋轉坡道,講解自動開啟,先介紹國會歷史及新穹頂的建造過程,邊聽邊緩緩走向高處,絲毫不覺人在攀登,不一會兒就走到可觀360度美景的天台。雖置身於玻璃圓球中,但感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周圍的一房一樓,一景一水,都在身邊,觸手可及。無論走到哪裡,導覽器中就傳來相應的景點介紹,這是我未有過的體驗,除了驚奇更是享受。從那裡能夠看到柏林的45座重要建築,一望無際的綠色公園,蜿蜒流淌的施普雷河,河上乘船觀景的遊客。國會穹頂是我最喜歡最感動的地方,據說除了科隆教堂,這裡的遊客位居第二。

柏林圍牆氣氛壓抑

柏林圍牆是中國人必打卡之地,我們參觀後才認識到柏林圍牆有兩處景點。我們在柏林遊覽基本靠Uber,即方便又有效率。司機將我們送到有博物館的那段柏林圍牆,在那裡看到一根根原本立於牆內鋼筋柱,混亂的字畫,一座男女跪地相擁哭泣的雕像,一個像鐵桶般的圓堡,以及許多到此緬懷的各國民眾,每個人都神情嚴肅。據說第三帝國的蓋世太保總部和納粹黨衛軍中央司令部都曾建在這裡,感覺空氣中都彌漫著壓抑氣氛。

東柏林牆的兄弟之吻。(作者提供)
東柏林牆的兄弟之吻。(作者提供)

幾天後我們又去了《東邊畫廊》,這是保留最長的一段柏林圍牆,建於1961年的柏林圍牆總長155公里。1990年慶祝柏林圍牆被推翻時,118位畫家以牆為紙,繪畫了大量作品,使之成為世界最大的露天畫廊,最著名的就是那幅「兄弟之吻」。先生不喜歡男男之吻,於是我們在一幅寫著柏林字樣的巨圖前留影,同是柏林圍牆,但東邊畫廊氣氛輕鬆,遊客更著眼於對作品的欣賞。

柏林的勝利紀念柱離我們所住之處不遠,只要去城中觀景每每路過。這座高67米的紀念柱,建於1864-1873年間,為紀念普魯士軍隊打敗丹麥、奧地利和法蘭西而建,柱頂的勝利女神鍍金青銅像,重35噸,底座四方型,布滿石雕像,內容很革命,與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十分相似。勝利柱一側有兩座雕像引人注目,一個是軍事家馮.摩爾特克,一位是鐵血宰相俾斯麥,兩座雕像一白一黑,人物表情栩栩如生。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作者提供)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作者提供)

斷頭教堂警惕戰爭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離我們最近,步行十分鐘就到,這座帶有哥德式元素的新羅馬式建築建於19世紀末,在二戰期間被損毀,德國人為警示後人不要戰爭,沒有修復被炸掉的鐘樓頂,因而有「斷頭教堂」之別號。走進教堂鐘樓內觀看,很是震撼,整個牆面和拱頂布滿馬賽克鑲嵌畫,令人一看再看,展廳不大,但值得觀賞的東西不少,就連鐘樓外的地面都鋪設得像藝術品。

新博物館。(作者提供)
新博物館。(作者提供)

博物館島位於施普雷河島北端,1999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島上現有八座博物館,我走訪了最主要的五個,但基本是走馬看花,匆匆而過,一是時間有限,二是我不是學者。我覺得帕加馬博物館Pergamon Museum人氣最旺,那裡的大型展品—帕加馬祭壇、米利都市場大門、巴比倫遊行大街和伊什塔爾城門均十分吸引遊客眼球。全景Das Panorama館最有趣,可以看到360度的希臘羅馬城市帕加馬,將人們帶回到公元129年,時逢羅馬皇帝哈德良訪問這座城市。全景圖以光線的變化和聲響效果,再現了當年的慶典與城市老百姓的平民生活。其中建在陡峭山坡上的希臘劇場,1萬名觀眾坐在那裡看戲的場面再現令人震撼。

不知何故,這座博物館中的參觀者寥寥無幾。其它三個:舊博物館、新博物館和博德博物館,與一般大型博物館相像,有很多埃及、中東和伊斯蘭的雕像,畫作不多,若想看畫要去舊國家畫廊和詹姆斯西蒙畫廊。

德累斯頓王宮。(作者提供)
德累斯頓王宮。(作者提供)

周邊三座宮殿可觀

除了柏林市的景點,我們還走訪了周邊的德累斯頓王宮、無憂宮和夏洛滕堡宮。德累斯頓宮位於德國東部,是易北河畔的一顆名珠,18世紀初,強者奧古斯特Augustus the Strong一世為其兒子的婚禮慶典建造了茨溫格宮Zwinger,一經完成便被譽為德國巴洛克風格建築的典範。我們去時院內還在修繕,但並不影響茨溫格宮的莊嚴大氣。我們先買票入內看展覽,自18世紀以來這裡就成了藝術品的收藏地,主要是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油畫,最著名的是拉斐爾的《西斯廷聖母》。令我震驚的是位於長廊裡的瓷器展館,在那裡看到許多康熙和雍正年代的中國瓷器,每一件都是無價之寶。強者奧古斯特生前酷愛瓷器,大量收集當年價比黃金還貴的中國和日本瓷器,甚至建廠自製瓷器,並將藝術融入其中。據說這裡收藏著2萬多件展品,每年拿出2000件輪展。

德累斯頓王宮皇冠拱門。(作者提供)
德累斯頓王宮皇冠拱門。(作者提供)

看完各種展覽,我步行在茨溫格宮二層圍牆上,零距離觀看美麗的石雕像,那裡有最多的兒童雕像,無一雷同,各個憨態可掬,養眼又養心。我從著名的皇冠拱門中穿越,看內外噴泉,暖暖的陽光沐浴周身。然後到老城中漫步,無意中看到世界最大的瓷壁畫,黃底黑白色騎馬將士圖,雄偉壯觀,令人難忘。走到河對岸,從遠處看古城,河水映照著皇宮、城堡和教堂,就像看到一幅無語言表的古城長圖。

位於柏林郊區波茨坦Potsdam的無憂宮至少要拿出一整天的時間遊玩,這座由宮殿和花園組成的建築群,始建於18世紀腓特烈大帝時期,並在19世紀腓特烈.威廉四世時期進一步擴建。因整個建築群與周圍環境和諧地融為一體,1990年被世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有普魯士的凡爾賽宮之美譽。1747年,腓特烈大帝將此當夏宮,每年夏季住在那裡,並邀請特選的男賓入宮相伴,而與他在1733年結婚的老婆,婚後七年分居,分居40年,其間不許踏入無憂宮,為此無憂宮曾一度被稱為「無婦宮」。

無憂宮新宮。(作者提供)
無憂宮新宮。(作者提供)

無憂宮又名無婦宮

無憂宮Schloss Sanssouci Palace周圍的景點有十處,我們只觀看了五處——無憂宮、新客宮、歷史磨坊、無憂新宮和橘園宮,沿著一眼望不到頭的林蔭大道,光走路就用了一個小時,才將這五處看畢。無憂宮地中海風格,私密溫潤,裡面的油畫珍奇名貴,家俱與裝潢極盡奢華,花園內布滿希臘神話人物雕像;新客宮要求來訪者必須穿套鞋入內,可見其地面之珍貴;磨坊因當年屋主不肯搬遷,告贏皇帝而聞名;橘園宮充滿了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格,內有拉斐爾作品的復製品大廳。位於最遠處的無憂新宮,最為震撼,輝煌的大廳中呈現出最傑出的藝術,華麗精美的設計、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珍貴的寶石、閃亮的水晶燈、仿製的鐘乳石、貝殼鑲嵌的裝潢,不同色彩的大理石拼切出的地面,都讓人目不暇接。我看上看下看左右,仿佛人被框在畫中,感覺眼不夠用、腦不夠使,完全被奢華擊蒙。

波茨坦會議舊址距離無憂宮不遠,我們趕到時已關門謝客,好在室外開放,我們圍著精美的建築繞場一周,房子古拙質樸,花圃美不勝收,庭園綠草如茵,湖水恬靜幽雅。

波茨坦會議舊址。(作者提供)
波茨坦會議舊址。(作者提供)

波茨坦會議召開處

這座於1917年竣工的塞琪琳霍夫宮Cecilienhof以英國莊園風格建造,是德皇威廉二世為皇儲兒子伉儷所建,並以皇儲妃的名字命名。但令這座宮殿名揚天下的,是因為決定世界走向的波茨坦會議在此召開。1945年7至8月,蘇美英三國首腦史達林、杜魯門和丘吉爾在此聚首,簽署了著名的波茨坦公告,為二戰結束後的世界新秩序奠定了基礎。

塞琪琳霍夫宮看上去不很大,想不到內有176個房間,對外只開放部分,最受歡迎的是「圓桌大廳」,77年前,就在這間紅桌紅椅紅地毯的房間,世界三大巨頭坐在圓桌旁敲定了波茨坦公告。

柏林的一周行,在馬不停蹄的遊覽中結束,了卻我們對柏林數十年的渴望之情,這只浴火重生的火鳳凰沒有讓我們失望,我們由衷地祝願它越來越好。

博物館 德國 威廉

上一則

封面故事/巴菲特的書單 教股迷「成功法則」

下一則

旅遊/3國3河交界 看壯觀日落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