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比利時2萬人訴求對抗全球暖化:我們沒有B星球

家有祖母、幼兒…洛城男擊斃入室竊賊 鄰居叫好

醫藥/自律神經失調 中藥+針灸助眠

中醫不分科,反而容易揪出自律神經失調的毛病。(本報資料照片)
中醫不分科,反而容易揪出自律神經失調的毛病。(本報資料照片)

秋冬日照短、天氣涼,身心疾病好發,台灣的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醫師陳亮宇指出,最近許多患者主訴頭痛、心悸、身體痠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最後確診罹患自律神經失調,但患者常害怕被貼上標籤,其實中醫這方面早有經驗,呼籲勿延誤治療時機。

陳亮宇表示,自律神經失調症候群症狀包含頭痛、胸悶、心悸、腸胃不適,有些人還會失眠、焦慮或容易緊張,現代女性因角色與壓力多元,較容易罹患。

一名年約35歲女性上班族,疫情期間在家工作,疫後重返科技業,忙碌工作讓她突然適應困難、壓力大,深受頭痛、身體痠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困擾,最後確診自律神經失調。經建議服用中藥搭配針灸,並培養運動習慣,多曬太陽,三餐定時吃,清淡飲食,不要吃太多,持續治療後症狀獲得改善。

陳亮宇表示,自律神經失調可靠中醫治療改善,通常建議持續治療1至2個月,研究發現腸道的菌叢和功能會影響腦部神經和內分泌,服用中藥讓腸胃功能穩定,情緒也會比較穩定。

陳亮宇說,許多民眾發現罹患自律神經失調,第一時間想找西醫身心科治療,卻又害怕被貼上標籤,其實中醫治療自律神經失調早有經驗,「肝心脾肺腎」對應了5種情緒「怒喜思悲恐」,中醫能依據情緒失調對應出身體哪裡不平衡,對症下藥調整。

失眠 疫情

上一則

運動/5種運動 讓你追劇不長肉

下一則

養生/擔心膽固醇過高?掌握4飲食關鍵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