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援助「走線客」?華人擔心反受其害

根據生活品質排名 這州物價貴卻最適退休者居住

旅遊/希臘2離島 美景、古文明名不虛傳

聖托里尼島擁擠參差不齊的白色房舍,偶爾藍色穹頂教堂點綴其間,形成獨特美麗景。(圖片皆由作者提供)
聖托里尼島擁擠參差不齊的白色房舍,偶爾藍色穹頂教堂點綴其間,形成獨特美麗景。(圖片皆由作者提供)

人類四大古文明為:兩河流域、埃及、印度和中華文明,希臘愛琴海文明並未包括在內,因為歷史學家認為希臘文明並非原創文明。縱使如此,希臘文明仍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有極大影響。驚訝的是,人類四大古文明都起源於內陸河流域,希臘文明卻起源於一個小海島─克里特島,島上出土邁諾安文明,而觀光客趨之若鶩的則是聖托里尼島。我們此次到希臘旅遊,即選擇這兩個離島深入探訪。

邁諾安文明 早於中華文化

克里特島位於愛琴海南端,是希臘最大島嶼,為東西走向的狹長島嶼。克里特島的邁諾安文明可追溯到西元前3000年,屈指算算,那時的中原中華地帶,黃帝都還未出現,地球另一端的西方小島卻已有高度文明。

博物館內展覽了許多從克諾索斯(Knossos)王宮遺址出土的陶器、壁畫、金屬飾品等文物,其精緻細膩程度,顯示當時邁諾安人已有極高的藝術修養、成熟的繪畫技術,以及巧妙的金屬手工技藝。細觀王宮出土的人物繪畫,與古埃及的人物繪圖頗有幾分相似,證實希臘文明確實受到埃及文明的影響。

克諾索斯王宮出土的棺槨壁畫,人物描繪生動活潑,緣框裝飾繁複精美。(圖片皆由作者提...
克諾索斯王宮出土的棺槨壁畫,人物描繪生動活潑,緣框裝飾繁複精美。(圖片皆由作者提供)

克諾索斯王朝後來突然消失,有學者認為與聖托里尼的火山爆發有關,劇烈天災毀滅了王朝;也有學者認為王朝其實是被後來崛起的邁錫尼王朝所滅。兩方推論各有依據,難下定論。克里特島除了有震驚世界的歷史文物,島上自然景觀也是多彩多姿,奇特美妙。

撒瑪利亞峽谷內的鐵門溪流峽谷,幽麗壯觀。(圖片皆由作者提供)
撒瑪利亞峽谷內的鐵門溪流峽谷,幽麗壯觀。(圖片皆由作者提供)

峽谷海灘 大自然鬼斧神工

克里特島西邊有好幾個景色幽美的峽谷,我們選擇拜訪了幾處,其中我個人認為最具特色的屬印布羅斯峽谷(Imbros Gorge)和撒瑪利亞峽谷(Samariá Gorge)。

印布羅斯峽谷其實是條乾涸的河床,全程共8公里。我們開車在彎來彎去的「之」字形公路旁邊找到峽谷入口,為求省力,我們刻意安排從上游往下游走;行走於緩和的下坡路,加上兩邊高聳崖壁遮蔭,縱使晴空萬里、豔陽高照,並不覺炎熱,反而陰涼舒適。峽谷最窄處只有2公尺,山徑迂迴轉折,兩邊岩壁經大自然侵蝕後,造成千變萬化的形狀,景色優美別致。

據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克里特島受納粹猛烈攻擊,英國、澳洲和紐西蘭三國組成的盟軍在不敵之下決定策略性撤退,當時即循此峽谷步道行軍到海邊,倉皇搭艦離開。如今,很多盟軍後裔為緬懷先祖,紛紛遠來重踏先人足跡,從這三國前來拜訪的登山客絡繹不絕。幸運的是,我們當日早早出發,整個峽谷空無一人,讓我們獨自享受整個幽谷的寧靜。

克里特島上印布羅斯峽谷的巨石拱門,奇特壯麗。(圖片皆由作者提供)
克里特島上印布羅斯峽谷的巨石拱門,奇特壯麗。(圖片皆由作者提供)

另一處撒瑪利亞峽谷,是克里特島最著名、也最受歡迎的景點。峽谷位於希臘國家公園內,全程16公里,坡度上上下下,沿路風景優美,是長途登山客最愛。然而我們時間和體力有限,選擇只看最精華的「鐵門峽谷」(Iron Gate)。如此走法,需搭乘海上渡輪進入峽谷的出口,還得趕搭最後一班渡輪,因此時間上要掌控得當。

鐵門峽谷崖壁高300公尺,寬度只有4公尺,潺潺溪流穿峽而過,有山有水的景觀格外秀麗,加上峽谷兩邊岩壁狹窄而氣勢磅礡,行走其間,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人類與之相較何其渺小。

克里特島地中海四面環繞,地形多變多樣,除了高山峽谷,沿海更有不計其數的美麗沙灘。許多海水浴場都是白色細沙,配上地中海獨特的綠松石海水顏色,景觀柔美秀麗。其中,我認為景色最奇特的兩處應是馬塔拉海灘(Matala Beach)和埃拉福尼西海灘(Elafonisi Beach)。

馬塔拉海灘邊的奇特洞穴砂岩小山。(圖片皆由作者提供)
馬塔拉海灘邊的奇特洞穴砂岩小山。(圖片皆由作者提供)

馬塔拉海灘旁有一座砂岩小山,山上盡是人造的洞穴。據說,60年代嬉皮風席捲全球時,此處是嬉皮們的群居之處。直到70年代,這些嬉皮才被希臘當時的軍政府驅逐離開,現在入內參觀需付3歐元(約3.1美元)門票。

從砂岩洞穴外觀看馬塔拉海灘,蔚藍海水,細密白沙,風光旖旎。(圖片皆由作者提供)
從砂岩洞穴外觀看馬塔拉海灘,蔚藍海水,細密白沙,風光旖旎。(圖片皆由作者提供)

砂岩山上岩石凹凸不平,美則美矣,登上探險需格外小心。山上洞穴有大有小,有些洞穴內還鑿有石桌、石椅、石床,全套家具俱備,難怪吸引無數嬉皮來此定居。

埃拉福尼西海灘的粉紅色細沙,獨特美麗。(圖片皆由作者提供)
埃拉福尼西海灘的粉紅色細沙,獨特美麗。(圖片皆由作者提供)

另一奇特海灘則是埃拉福尼西海灘,細沙顏色為淡粉紅色,獨特美麗,世界少見。據說其成因是白色粉狀沙子與數百萬的粉紅色貝類混合,形成如此浪漫的色彩。埃拉福尼西海灘白日豔陽時,顏色美麗,景色如畫;夕陽西下時,雲彩五光十色,更是無限浪漫。

聖托里尼島 藍色穹頂知名

聖托里尼島的浪漫景色早已遠播全世界,該島其實是希臘外海的一處火山口遺跡。歷史記載,3600年前,即克諾索斯王朝時期,劇烈火山在海上噴發,冷卻後形成碗狀火山口,聖托里尼島就是那突出海面的碗狀邊緣,整島因此呈月牙形狀。火山口中心,另有幾座零星散落的火山岩漿形成的小島,飄浮在平靜無浪的海面上,使得聖托里尼島的海上景觀多彩多姿,而非一望無際的平淡無奇海平面。

聖托里尼島的標誌,白底藍穹十字架屋頂,襯托藍海青山背景,畫面醉人心弦。(圖片皆由...
聖托里尼島的標誌,白底藍穹十字架屋頂,襯托藍海青山背景,畫面醉人心弦。(圖片皆由作者提供)

我們從雅典搭飛機一到目的地,隨即放下行李,爬上斜坡小山(其實是火山的碗狀邊緣),前頭路面突然陡峭下陷,眼前景色驟然大開。遼闊蔚藍海面撲面而來,點點白船在平靜無浪的海面上畫出美麗弧線,不遠處小小海島含笑迎客,景色美得讓人難以形容,這是聖托里尼島給我的第一印象,難以忘懷。

聖托里尼島最突出的景色是純白色建築物參差不齊地排列,藍色穹頂教堂點綴其間,映襯蔚藍海水和遠處小島,構成如詩如畫的景色。聖托里尼的民房依地勢鑿挖構建,牆靠牆地擁擠排列,主要因為早期海盜頻繁,居民為守望相助盡量緊靠群聚,以便及時互援。房舍的牆壁原本是天然砂土顏色,直到1956年大地震後接受專家建議,全部漆成白色,整個城市馬上給人陽光潔淨的感覺,讓所有訪客眼睛一亮,因而成了世界級的觀光勝地。

聖托里尼島上有兩個主要城市:費拉(Fira)和伊亞(Oia)。費拉在月牙形島的中央,伊亞則在島的北端;由於月牙形陡峭面西向,兩處成為賞夕陽的極佳地點。

聖托里尼島伊亞城的夕陽美照。(圖片皆由作者提供)
聖托里尼島伊亞城的夕陽美照。(圖片皆由作者提供)

費拉和伊亞城的街道都狹窄擁擠,左彎右拐,階梯上上下下,商店餐廳林立,非常熱鬧。我們第一日在費拉城街上逛遊,翻看琳瑯滿目的商品、窺伺各形各樣的民房設計、闖探縱橫交錯的窄巷曲弄,照相機快門不斷按拍,愜意輕鬆。夜幕低垂後,所有臨海餐廳洋台,燈光燦爛,高朋滿座,杯觥交錯,歡笑聲不斷。此時此刻,聖托里尼島恐怕是世界上最歡樂無憂的角落。

隔日一早,我們從費拉城徒步走到伊亞城,全程約10.5公里,盡量選靠海的街道走,一邊走一邊賞海景,累了在街邊咖啡廳休息,趣味無窮。如果無法走完全程,也可以在中途轉入離海的主街道搭乘公車,這條步道可以看遍費拉城和伊亞城的街頭巷尾美景,賞遍聖托里尼島的各角度海景,值得一試。

網路上廣傳的聖托里尼島藍色穹頂美照,其實並不易得,拍攝角度隱藏於幾條小街小巷內。我提著照相機到處闖盪,終於在一條小巷中尋得,正欣喜若狂地照得興起,回頭一瞧,後面竟排了一堆人也想拍照,逼得我趕緊離開。接著我轉到另一條小巷,照完一回頭,又是一堆人排隊,可見「英雄所見略同」。城內其實有兩、三條小巷,都能拍攝到極佳景色,只需往海邊方向拐進巷弄窺探,就能尋得好角度。

旅遊回來後,我覺得克里特島的自然景觀頗具特色,值得拜訪;聖托里尼島的景色,則是名不虛傳,必要拜訪。

周刊旅遊歡迎投稿

1.投稿電郵:[email protected]

2.來稿限3000字以下,旅遊中有無要注意事項或交通須知,歡迎一併寄出。

3.照片檔案限JPG檔,不宜過小隨信寄送,並附註圖說。

步道 觀光 長島

上一則

移民專頁/放棄綠卡後申請返美 方式各異

下一則

旅遊補給站/租車注意3點 每天可省25元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