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傳真/塔格公園150周年 念前人遺愛

周末前往塔格公園(Tower Grover Park,位於密蘇里州聖路易市),為的是到園內所設的農夫市場採買由農場直接運送而來的新鮮蔬果。自從2006年設立以來,已成為遠近居民每周六的必來之處。
農夫市場都是小農自耕自種自營,在此處可採買到此地超市很難買到的各種芽菜和蕈菇,及雞蛋和肉品。市場裡不單只有農產品,也有手工藝匠製作的藝術品,其中不乏公益團體為籌善款而設立的攤位。
不似其他設立於廣場或是固定處所的市場,此處特別在於它是設立於一個占地289英畝的大公園內,每個攤位大約就一個帳篷所遮蓋,面積不大。沒有人來人往的吵雜,也沒有四處叫賣的眾聲喧嘩,大部分的人都是輕聲輕語,來這裡買菜彷彿是一種郊遊的附帶品。
幽靜公園 有農夫市場
由於公園設施周全,推著嬰兒車的年輕父母和拄著拐杖的老人家的身影四處皆有。買完菜後,可以看到旁邊的兒童遊樂區有許多小朋友遊玩嬉戲,或是在噴水池旁玩水,大人們則在石椅上休息聊天。再遠一點的,是跑步健身的運動人,這是個具多種功能的農夫市場。從外表看,誰會想得到在這一個有150年歷史的幽靜公園內,竟然有一個農夫市場!
塔格公園和密蘇里植物園只有一街之隔,兩座公園所在地原本都是當地大商人蕭亨利(Henry Shaw)的私人土地。蕭亨利本是英國人,生於1800年,18歲時,他隨著為了替家中製造和銷售的鐵器事業尋找出售貨物的地方的父親,兩人於1819年到了當時仍為法國屬地的密蘇里州聖路易市。(註:聖路易市以法皇路易九世命名,僅次於堪薩斯,是密蘇里州的第二大城。密蘇里州於1821年3月2日加入聯邦,成為美國第24個州。)
從當時的商業區,現在的大拱門(Gateway National Arch) 所在地,拓展家族事業,在當時仍為毛皮交易市場的聖路易,蕭家的鐵器事業異軍突起,占領了主要的市場。
聖路易大拱門(Gateway Arch),位於密西西比河河岸,被譽為「通往美國西部的大門」(The Gateway to the West)。這座紀念美國往西拓荒而設立的紀念碑式建築,由芬蘭裔設計師埃羅·沙里寧於1947年設計,1963年2月12日動工,1965年1月28日完工,高630英尺(192公尺),是世界上最高的拱形建築、西半球最高的紀念碑式建築。
那時,正值美國向西部開拓,四面八方的人湧向了聖路易這西進的大門。蕭家恰逢其時,向這些繼續往西前進的過客提供行旅間應備的器具,為遷入的新移民和當地居民,提供了餐具和其他相關的鐵製品。蕭亨利憑藉優秀的商業買賣技能,在美國這個新大陸奠定了富裕的基礎。
蕭亨利39歲時,已是財富大家,此時他轉移事業重心,將大部分的資源投資到房地產,他購買的房地產幅員寬廣,財產涵蓋了聖路易地區將近1000英畝的土地。
傳聞蕭亨利1819年到聖路易時,曾經騎著馬觀覽聖路易,當他騎到一個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時,他讚嘆著眼前的風景天然,沒有建築屏蔽視野,沒有人煙喧鬧,風吹草偃,飄送大自然清晰的氣息,他為眼前風景所吸引,便決定了他將以此處為家。他在1851於大草原處建立私人莊園,並於1859年捐贈給聖路易市,開放給社區遊覽,也就是今天的密蘇里州植物園。至今,密蘇里州植物園內仍保留了他當時的住所「塔格屋」(Tower Grove House),遊客可入內參觀,其內擺設仍保持了當時蕭家的起居樣貌。
1866年,蕭亨利再捐贈聖路易市一筆更大的土地,在當地建立了塔格公園(Tower Grover Park),經過多方的籌畫與努力,綠蔭蔥蔥的塔格公園於1872年9月28日正式對社區開放。今年正逢開放150周年。
公園庭閣 有歐風建築
走進公園,大樹高聳,每一個草地區塊,設有歐風建築的庭閣。音樂亭外,環立有莫札特、貝多芬、維瓦第和華格納等多位音樂家的塑像。每逢周末園方辦有結合音樂與美食的家庭活動。園內臨水的石牆雕塑,頗有歷史幽微氣氛。池水粼粼,野鴨群遊,風吹樹梢,鳥鳴於林。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風吹樹梢,鳥鳴於林。所謂歷史,是時間的積累所醞釀的時間血液,我站在池旁的柳樹下,望向眼前的景色,心領神會這公園是結合了無以計數之人的奉獻所成。
塔格公園於2006年在園內推出了農夫市場Farmer’s Market,這種提供即時新鮮蔬果和給農夫一個展示耕作收成機會的提案,獲得了社區的大力支持。
農夫市場剛推展時,每周只有13家供應商,到了2022年已增加到每周有100多家。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與多元,農夫市場所帶給社區的方便與農作物方面的選擇,已超過當年設立時的預期。除了新鮮蔬果、乾貨、糕餅麵包烘培食品,有當地農人所種植的農產品和雞蛋、奶製品及肉品等,也有當地的工匠和藝術家、陶藝家的手工藝區。
農夫市場從早春到深秋,於每周六上午08:00 開放至下午12:30。除了蜂擁而來的購買農產品人潮,附近的網球場、兒童遊樂場和噴水池邊都可以看到扶老攜幼一家大小的嬉戲、運動等和樂融融畫面。
園方為慶祝今年開放的第150周年,將舉辦多項包括餐會、音樂和舞蹈的慶祝活動;另有系列關於「公園」議題的講座,如Amanda E. Doyle講述公園150年前的歷史、本地著名的建築歷史學家的景觀講座。
密蘇里植物園 休閒教育兼備
相較於同樣由蕭亨利所捐贈,塔格公園的經營風格不同於密蘇里植物園。植物園呈現的是休閒與教育、學術研究兼備,一年裡的社區與文化活動熱絡不絕之同時,亦有各類蔬果花卉的種植與展示,並賦予學術教育研究。塔格公園則傾向於闔家遊樂休憩,以及各類活動的場所,於特定時間舉辦音樂表演等。由於性質不同,相對來說,一則為動,一則為靜,兩個公園比鄰為居,呈現不同的生活風貌,一動一靜的,卻也恰恰是生命平衡的寫照。
值得關切的是,蕭亨利所捐贈的這兩筆大面積土地,他都指定作為公園使用,不可以變更做其他用途。也因為他的遠見,致使後來的人絲毫沒有改建為建築物或商業用地的空間。他想念原鄉,他感念他所居住的聖路易,他更難以忘懷初見一望無際大原野的悸動。
作為公園使用,是因為他認為人們所謂的公園,並非只是有花有草有樹般既定的印象,或只是做為大城市的門面裝飾品。公園其實存在著更巨大與宏偉的意義。它不僅提供人們一個沐浴在大自然環境所帶來的身心和諧,在大城市裡,能有一個堪比原始大自然的環境,實屬不易,人在其中,不論健走,甚或慢走散走,於外有益於身體健康,於內散發情緒,和緩性情,無形中增益了個人與群體幸福與快樂,長遠而言,更對文化的推衍與進步具有莫大的影響。
蕭亨利捐贈 造福後人
這世界上有很多家財萬貫的人,離開世界後,所遺留下來的財產,有的讓家庭分崩離析,有的像蕭亨利,將大部分財富用於慈善事業,造福社會。這世界也有很多人希望留名於後世,期望他們的名字能為世人所深記,於是使盡渾身解數於各種厲害計較中。當前世界又亂紛紛,俄國與烏克蘭的戰爭打了八個月還沒有停止的跡象,乾旱、水患災難頻傳,無止境的憂亂與躁動牽扯這個世界的每個角落。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是我們的世界;然而,這個世界也不是我們的世界,因為我們終有一日也將離開這個世界,是未來的人生活其中。前人,如100多年前的蕭亨利,以其富有的財產,留給了我們無以倫比的文化遺產,我們是否也有責任與義務,留給後世一個安享的存在空間呢?
20多年前,改編自英國牛津大學教授J·R·R·托爾文學作品的電影「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上映,至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在第二部的「雙城奇謀」(The Two Towers) 尾聲中,飽受魔戒折磨的佛羅多·巴金斯(Frodo Baggins)即將抵達摩多,結束這一段滅魔旅程。佛羅多說他不知道能否走到最後,他辦不到。
一路陪伴他的山姆外斯·甘吉(Samwise Gamgee)望向生死未卜的前路時說:「也許我們根本就不該來這裡,但是我們還是來了。就像在偉大的故事裡,佛羅多先生。那些真正影響重大的,充滿了黑暗和危險。有時你不想知道結局,因為結局怎麼可能是快樂的?這世界怎麼可能回到原來的樣子。但是這些可怕的陰影,最後終會消失的。即使是黑暗也必將成為過去。新的一天會到來。而當太陽出來時,它會發出更明亮的光芒。這些才是你的故事,這才是有意義的。也許你太小,不明白為什麼。但我想,佛羅多先生,我明白了。我知道在故事裡的人,有很多半途而廢的機會,但是他們並沒有。他們繼續前行,因為他們堅持,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美好,值得為之奮鬥。(That there’s some good in this world. Mr. Frodo. And it’s worth fighting for.)」
這些美好,來自於善良、正直、勇敢、信任、慈悲與愛,這些美好來自於過去的人們共同的努力。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我們是受益者,也是給予者。我們要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助地球一臂之力,為美好的未來奉獻出我們的心力。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