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省開銷 以活動屋為家?

對於許多民眾來說,講到退休便立刻想到「從大屋改住小屋」(downsizing)。以活動屋(mobile home)為家的生活方式,過去帶有負面形象,但最近幾年則吸引年輕人、富有人士加入,也有退休族考慮以活動屋取代傳統式的住家。
根據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統計,截至2022年2月為止,全美約有320萬名60歲以上民眾住在活動屋。為退休預做規畫時,是否要把活動屋納入選項,必須看個人狀況而定。從居住活動屋的優缺點分析來看,優點包括:
‧省去傳統住家的開銷與煩惱,例如土地維修、地產稅(property taxes )等。絕大多數活動屋放置場地租金(lot rental fees)已經包括污水處理、水費以及垃圾費用。
‧一般活動屋價格約8萬8200元,放置場地租金每個月約200元至300元間,而房價中位數則在35萬6000元。
‧活動屋非常容易依照消費者喜好滿足客製化要求,或加裝一般房屋不容易做到的特殊設計。
房地產投資顧問馬提尼(Eddie Martini)分析,喜歡極簡生活(minimalist living)概念的民眾不妨考慮退休後選擇活動屋,尤其是將以社安金為生活主要收入的老年人。
不過,電子書作家薛爾(Brian Shell)在密西根州伊普西蘭蒂(Ypsilanti)以活動屋為家長達20年後,宣告放棄。他說,住在活動屋的缺點多於優點,讓他終於決定放棄的原因則是,活動屋放置場地租金漲價一倍,從原本每月300元調高到600元。
薛爾說,社會安全殘障保險(Social Security Disability Insurance,簡稱SSDI)是主要生活收入,場地租金漲價一倍比通膨還嚴重,就連生活成本調整(cost-of-living adjustment,COLA)也追不上。
他表示,住在活動屋經常受到異樣眼光,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曾經兩次遭竊,有些鄰居不遵守社區生活公約、大聲吵雜、粗魯無理、不講衛生,社區缺乏有效管理。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