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槍的距離/亞裔擁槍派:只要有槍 就不會無助地死去

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社會氛圍對中國轉趨敵對,牽連許多祖籍來自各地,在美國耕耘或長或短的亞裔;為求自保,許多亞裔民眾首次開始效法其他族裔,轉向擁槍,加州金山灣區媒體KQED就在報導中,闡述兩名擁槍女性的心路歷程。
來自菲律賓的珊姆·泰雅戈(Sam Tayag)對種族主義並不陌生,在疫情之前,她看到母親因為被懷疑是否為美國公民而差點進不去國家公園;或是因為跟自己的兒子散步,就被路人報警,因為路人認為她兒子「皮膚很白」。
過去面對這種情境,泰雅戈往往是直接一走了之,她從未想過擁槍自保,因為她過去總有刻板印象,認為基本上只有「保守的白人男性」會擁槍。
這種逆來順受的態度,在2020年戛然而止,種族主義蔑詞直接從他人的口中發出,甚至升級成肢體攻擊;「有人會在我的車前面挑釁滋事,在兒子面前叫我滾回我原來的地方,或是大喊說我們不該現身在外」。
終於,在泰雅戈的母親建議下,母女兩人決定為了保護大家庭中的男女老幼,決定接受射擊訓練,加入擁槍者的行伍內;泰雅戈說:「是時候勇敢面對它了」。
斯維特拉娜·金(Svetlana Kim)來自烏茲別克,身為當地少數族裔、朝鮮族的她自幼就對種族主義不陌生;15年前移民美國的她發現,這是一個幾乎沒有種族主義的國家,社區的鄰居間相互友善,她自己則懼怕槍枝,似乎注定將終身與槍枝絕緣。
居住在洛杉磯韓國城的斯維特拉娜·金依然沒有感受到明顯的種族主義,但是鋪天蓋地的新聞造就的恐懼,終究壓過了她對槍枝的懼怕,在親戚的建議下,與丈夫一起踏入射擊場。
斯維特拉娜·金表示,她看到新聞說有亞裔婦女因口音問題,撥打911後無法正常通話,或是八人死亡的亞特蘭大槍擊案,「哪怕只有一個人有槍,事件都不會糟糕到這種地步」,「如果有槍,他們可以試著保護大家,而不是無助地死去」。
亞裔在疫情爆發後受到敵對,女性身處的險境尤甚;舊金山加州大學等機構合作進行、多數受訪者為亞裔女性的大型民調COMPASS顯示,高達三分之二的女性認為「身在美國變得更危險」。
制止亞太裔仇恨組織(Stop AAPI Hate)的調查也顯示,亞裔女性遭到騷擾、攻擊、職場歧視的機率,是男性的兩倍以上。
這也催生亞裔擁槍熱潮,國家射擊運動基金會(NSF)推估,2020年上半年,來自亞裔客人的槍枝銷售量較前一年同期大增40%;在加州聖萊安德羅(San Leandro),一名射擊場主管說,看到愈來愈多亞裔首次入場,且不乏已達祖父母之齡者。
斯維特拉娜·金表示,她起初不想把擁槍的事情跟亞裔朋友說,因為她怕得到「妳是有啥問題」或「妳好暴力」的回音;但她終於說出來的時候,她收到的回應是「妳是最後一人呢!」
➤➤➤點這裡看「我們與槍的距離」專題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