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擺脫朝九晚五 樂當合約工

疫情後許多雇主發現招工難,這不僅出現在餐飲、食品業、物流等勞動較密集的產業,一些技術性的專業也抱怨難以招到員工。一些雇主認為是聯邦政府發的福利太好而導致,但至今聯邦政府福利早已停發,但這現象仍然繼續,恐怕問題在於就業環境已大不同。
在南加一家知名科技公司任藝術總監的華裔R先生表示,他的部門裡好些設計師都在過去一年陸續辭職離開。原本他以為這些設計師另謀高就,但後來發現他們也沒有找另一份固定工作,而是「賦閒在家」,有時接一些零活維持收入。這在通常更願意追求穩定收入和生活的華人看起來,似乎不太能理解,尤其是科技公司給的薪水不菲,福利也相當好,應該算是讓人豔羨的工作,但仍然留不住這些員工「嚮往自由」的心。
這現象其實早有主流媒體關注到。華爾街日報今年3月就曾報導「大辭職潮」(Great Resignation)社會潮流,即越來越多的全職員工試圖擺脫朝九晚五的辦公室工作,尋求更自由的生活:「合約工」(contract work)。報導表示,由於許多專業人士發現,市場對他們的專業技能的需求量很大,並且他們可能可以賺取更高收入,其中一些人的收入在六位數左右。
富比世也觀察到這現象,並指出美國2021年4月記錄了創紀錄的辭職人數,但該記錄在7月和8月再次被打破。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們辭職只是為了在家無所事事,因為美國經濟仍在增長。
根據零工平台Upwork對去年就業市場的一項調查,專業自由職業者的隊伍正在擴大。調查顯示,在擁有研究生學位的工人中,去年選擇自由職業者的比例為51%,比2020年增加了六個百分點。計算機編程和商業諮詢等領域的熟練遠程自由職業者人數從2020年的50%增加到2021年的53%。雖然今年的數字還未出爐,但業界內已經有明顯的感受了。
除了設計師,文字工作者也有同感。寫富比世這篇報導的記者,就表示身邊一小部分英語教育者成為自由作家。報導表示,一項 MBO 研究發現,82%的自由職業者更樂意獨立工作。這是有道理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自由職業可以減少對一家公司的依賴和壓力。因此自由職業者的壓力會減輕,因為對依賴的恐懼會大大減少;由於自由職業者可以與許多公司合作,因此具有更大的收入潛力;再者當然是自由職業者喜歡額外的自由,隨心所欲地起床和安排工作時間,是許多傳統工作所沒有的好處。而Statista更發現,年齡在18至22歲之間的Z世代受訪者中,有50%從事自由職業。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