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北卡女子首購屋美夢變惡夢 刷爆三張卡背債5萬

美援烏以台法案通過參院測試投票 最終表決可望過關

更綠的島/極地溫室 建造蔬菜室內綠洲

格陵蘭南部卡科爾托克的實驗農場,專責培育新作物,也設農業學校,讓年輕人學習當農夫。(記者陳靖宜/攝影)
格陵蘭南部卡科爾托克的實驗農場,專責培育新作物,也設農業學校,讓年輕人學習當農夫。(記者陳靖宜/攝影)

我本來也想成為Vegan(純素主義者)的。」18歲少女雅典娜.林思說。就像全世界年輕人吃素以明志:關注環保、動物權、以蔬食減碳。但無奈她住在北極圈內大城西西穆特,海鮮及各種鹿肉、麝香牛肉才是主食。「蔬菜全靠進口,我要拜託朋友從首都努克幫我帶蔬菜,非常困難」。她的高尚行動,幾個月後宣告終止。

土地八成冰原 寸草不生

格陵蘭土地八成在北極圈,是寸草不生的冰原;沿海岩地僅有耐寒的草,如北極棉。少數南部峽灣地區可耕作,但逾九成種牧草養羊,剩餘土地才種耐寒的馬鈴薯等作物。

因此,格陵蘭蔬果幾乎都仰賴歐洲進口,最大宗是丹麥,其次是西班牙、荷蘭、義大利等。所有蔬果都是舶來品,排碳食物里程不低;且多半品相不佳。

在均溫攝氏-10度(華氏14度)的努克培育蔬菜,雅各布森的溫室全年開空調,用各色...
在均溫攝氏-10度(華氏14度)的努克培育蔬菜,雅各布森的溫室全年開空調,用各色燈光促進植物生長。(記者許詩愷/攝影)

但近日改變正在擴散。南部格陵蘭超市架上,有個角落特別綠。飽滿高麗菜堆滿籃子,裝袋萵苣新鮮水嫩,彷彿剛從農場摘下;與旁邊哥斯大黎加進口,枯萎發黃的鳳梨,形成強烈對比。

本土蔬菜直送超市,這是十幾年前的格陵蘭難以想像的畫面。

氣候變遷帶來暖化,為格陵蘭南部農耕帶來更多想像。南格陵蘭每年生長季節約100天,科學家評估,若未來氣溫升高,生長季節可再延長27天;但乾燥、暴雨等極端天氣也可能更頻繁。

沒有鐵路公路 只有船運

卡科爾托克是南部第一大城,峽灣中有一處實驗農場,由政府成立,專門培育新氣候下的新作物,還設農業學校,由丹麥請來善於種蔬菜的專家傳授農藝,這是因努特傳統缺乏的一角。

莎拉.奧斯維格(因努特人極地委員會主席)表示,調適並非氣候變遷的解決方案,我們需...
莎拉.奧斯維格(因努特人極地委員會主席)表示,調適並非氣候變遷的解決方案,我們需要確保全世界都在真正改變他們的行為。(記者余承翰/攝影)

丹麥籍的園丁金.奈德初來乍到,已嘗試種了十種馬鈴薯,溫室栽植番茄、黃瓜、櫛瓜花,與萵苣等多種十字花科蔬菜。如今已可穩定供應高麗菜、萵苣、球莖甘藍給當地超市。新品種的高麗菜還可在攝氏-10度(華氏14度)的低溫下生長,而且「居民試吃反應還不錯」。

但夏天永晝日照太長,可適應的品種不多,且今年7月異常乾燥,灌溉是大問題。金更頭痛的是,格陵蘭太大了,大城之間相隔甚遠,且無鐵、公路,只能船運,又久又貴,到首都努克甚至要一天半,屆時菜葉都黃了。他擔心,若沒有適當通路,土產蔬菜的未來堪慮。

溫室月產2噸菜 水力發電

再往北上,丹麥人拉斯穆斯.雅各布森四年前在努克蓋起溫室,建造蔬菜的「室內綠洲」。利用此地豐沛的水力發電為蔬菜維持適合生長生態。據他計算,溫室每月耗用3萬5000度電,但八成五使用水力發電,碳足跡一定比進口少。

「進口蔬果造成很大浪費」,他說,船運碳足跡很高,蔬果送到格陵蘭已不新鮮,最後只能扔掉。如今,溫室每個月能生產2公噸蔬菜。在當地連鎖超市或知名旅館餐廳,都能吃到他種的菜。

露天耕種容易受氣候限制,溫室發揮更多創造力。雅各布森的主力產品是各式萵苣,還有茴香、羅勒、薄荷、歐芹、迷迭香、辣椒,甚至為努克不少的亞洲移工與餐廳種植小白菜。

格陵蘭耕地面積變化 製表/許詩愷
格陵蘭耕地面積變化 製表/許詩愷

能夠自給自足 終極目標

雅各布森說,格陵蘭傳統飲食是大量肉跟魚,頂多一些馬鈴薯,畢竟酷寒中沒太多選擇。「我們努力讓格陵蘭自給自足」,他打算往北到第二大城西西穆特,再蓋一座溫室,培育蘑菇、草莓等更多蔬果。格陵蘭人薩莉森說,無論溫室或室外種植,她都支持在地產品,即使貴一些也行。

或許有一天,少女林思能在格陵蘭成為純素主義者,不再是早夭的夢想了。

【解凍格陵蘭】專題報導

➤全系列文章:https://bit.ly/3Co0j1f

➤多媒體報導:https://bit.ly/3Rdp0RS

➤影音全記錄:https://udn.com/news/story/7314/6644552

➤「極地直擊隊」活動網站:https://bit.ly/3SyvbkI

格陵蘭 蔬菜 義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