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的話/下頜關節紊亂 需吃軟飯

「醫生,我每天下巴都很疼很疼。吃飯也疼,睡覺也疼,張嘴還能聽見咔咔的聲音!」
王小姐是這週第三個主訴下巴關節疼痛的患者。
據王小姐所述,每天起床後,隨著進食和日常講話,她的下巴關節都會產生鈍痛,隨著活動頻率而加劇。經檢查,王小姐被診斷為顳下頜關節紊亂(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
顳下頜關節紊亂其實是很常見的口腔疾病,由於外傷、過度咀嚼影響肌肉、關節錯位或者損傷、關節炎、感染等原因導致。顳下頜關節是頭部唯一一個可以活動的關節。它位於雙側耳朵旁邊,我們通過關節的前後移動可以使嘴巴張開、閉合,做出一系列咀嚼、吞嚥、說話的動作。當關節失調和肌肉過分活動時,便會產生疼痛。而一部分患者並不會感受到疼痛,但症狀為功能性損失如張嘴受限,關節無法活動等。嚴重者會產生關節積液、關節盤移位、穿孔等。
一般情況下,對於TMD的輕症患者可以先採取保守的治療方法,如軟的食物、NSAIDS作為止疼藥物、熱敷、按摩等。其次是避免加重病情的咀嚼習慣,如單側咀嚼、吃堅果類食物、長時間咀嚼口香糖、檳榔等等。對於夜晚磨牙者,醫生亦會同時推薦夜晚磨牙套(night guard),用作保護牙齒,因為長時間無意識的磨牙一方面過分運用咬肌(masseter)容易導致疲勞疼痛,另一方面會損壞牙齒琺瑯質,而牙套起到了保護作用。另一方面,患者也應該保持良好積極的心態,避免焦慮導致磨牙症狀進一步加劇。對於關節疼痛來源於肌肉問題的患者,在經過評估後,可以進行肉毒桿菌(Botox)限制肌肉活動來治療。而對於關節積液、移位、穿孔等症狀較重的患者,需要採取其他治療方法,包括抽取關節液,調整咬合、外科手術等。近年來,由於關節鏡的發展,微創手術也是部分患者的首選選擇。
(作者為紐約公立醫院牙科醫生;文中病例均為杜撰,旨在普及知識,如有雷同實屬巧合;歡迎讀者來信針對口腔保健問題提問,電郵:[email protected])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