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互動地圖 走進畫家愛德華霍普的紐約生活

紐約市的快速變化有時不免讓人感覺頭暈目眩,畫家愛德華霍普 (Edward Hopper) 數十年前在他的畫作中捕捉到了這座迅速發展的城市所給人的感受。
這些畫作目前正在惠特尼美術館所策畫的特展「愛德華霍普的紐約」(Edward Hopper’s New York) 中展出,美術館日前推出了一張數位地圖,標誌出霍普畫作中所描繪的20個紐約市地點,以及這些地方現在的樣貌。雖然霍普畫作中某些場景至今沒有太大變化 (例如皇后區大橋),但許多地方已經完全消失了(例如1937年霍普所繪的謝里登戲院)。
這張互動地圖以谷歌地圖為基礎,希望可以激發喜愛霍普畫作者的好奇心,就像展覽本身所企圖呈現的一樣。令人激動的是,雖然有些視野保持不變,但許多卻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按兩下地圖上的黑點,可查看更多訊息)
策展人康納堤 (Kim Conaty) 表示,他希望參觀者走出展場時,能對周遭的城市激發出新的好奇心,也對畫作中那些最尋常的地方、卻以最意想不到的方式所帶來驚喜與愉悅的「霍普時刻」 (Hopper moments) 抱持著開放的態度。康納堤說,霍普有他的紐約,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獨特的紐約,通過日常的經歷、融入記憶,一起建構出這座城市的歷史;而且永遠有更多等待我們去探索。
「愛德華霍普的紐約」展出200件霍普從經典到難得一見的創作,這項展覽是第一次全面瞭解霍普與紐約關係的最好起點。200件作品中,惠特尼美術館的人員挑選了20幅作為數位地圖中的地點。如果可能,地圖會在畫作旁顯示一張以相似角度所拍攝的當前照片。
惠特尼美術館指出,這張地圖是將霍普對紐約的看法與我們當前的視角相結合,鼓勵人們以新的方式來探索這座城市,就像霍普當年所做的一樣。
這張地圖上黑點最集中的地區是在格林威治村附近,霍普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這裡度過。在哈德遜河畔的小鎮尼亞克 (Nyack) 成長後,霍普自1913年起便居住在華盛頓廣場北3號的頂樓公寓,直到1967年去世。
從那棟建築的頂樓,霍普畫了五幅水彩畫,顯示他對不斷變化中的城市的細微觀察,他的畫筆描繪了屋簷的細節以及陽光下的煙囪,也記錄下從窗戶所見附近的華盛頓廣場公園。(地圖上收錄了這些作品中的每一處地點)
霍普所居住的建築一度成為房產開發商的獵物,霍普夫婦努力挽救自己的家園;最終,他們贏了,他的工作室至今仍保存完好。在惠特尼所收藏的檔案中,有霍普大量的私人物品,如信件和筆記本,其中一部分在此次展覽中展出。
在霍普的年代,摩天大樓正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紐約市五個區的建築業蓬勃地發展,但藝術家刻意避開一些著名的天際線和帝國大廈等地標。相反地,他記錄了默默無聞的住宅街屋、偏僻的角落——這些在新舊時代下碰撞的地方。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