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腦神經訊號「找到規律」 有望終結頭痛

科學家首度發現長期頭痛患者腦神經發送訊號的規律,此一發現有助預測頭痛發作的時間,甚至讓科學家想出使訊號「短路」,終結頭痛的辦法。
研究人員將類似心律調整器的小器具植入四名患者的腦部。患者頭部神經痛已經超過一年;小偵測器每天記錄神經發出訊號的規律,連續紀錄最多六個月,「實驗」結果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期刊。
研究報告指出,長期頭痛和前額葉基底部(orbitofrontal cortex,又譯眼窩前額皮質、眼眶額葉皮質)的電流波動有關。腦部該部位主管情緒、自我評價與重大決定。
長期病痛是指連續三個月以上持續不斷或間歇感覺疼痛,約五分之一美國人深受其苦。
史丹佛大學神經科學家韋伯(Kenneth Weber)說,這行的專家早就希望找出更客觀的辦法,來標誌痛苦「度」。客觀衡量標準不但可以增進對痛苦背後神經運作機制的了解,還可以用來確認「痛感」被醫生忽略或低估的患者經歷到的痛苦。
過去,這方面的研究通常靠掃描患者腦部,觀察腦部各區塊血液流通的狀況。舊金山加州大學神經學家舍瓦爾卡(Prasad Shirvalkar)和同事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電極體測量腦部某區塊內神經發訊號的規律,三名受測對象中風後開始頭痛,第四名手術鋸斷一隻腿後開始有「幽靈肢體」痛。結果發現,疼痛感出現前,前額皮質神經會以某種頻率發出訊號。
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疼痛醫療專家瓦森(Ajay Wasan)說,腦部的作用對處理與感知疼痛十分重要,這篇研究報告把這方面的研究往前推進了一個世代。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