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就可以降低失智風險 但得這樣走才行

新的研究顯示,花時間從事休閒活動,可對大腦和降低失智風險有意想不到的好處。這項發表於神經學期刊的研究報告,針對全世界2百萬人、分析了38項指標,得出的結論是:填字遊戲、玩樂器、健行、游泳、瑜珈、當義工、朋友聚會都可以降低失智風險 。
「過去的研究指出,某些休閒活動可以對健康帶來不同的好處,例如罹患癌症的風險、降低心律不整、增加個人健康的感覺」,研究報告共同作者、北京大學的Lin Lu表示,不同的證據顯示,休閒活動可以降低失智的風險,研究也發現做手工藝、運動,或是當義工,也有同樣的效果。
為進一步檢視休閒活動與失智症的關係,Lu和他的同事在這份醫學報告中指出,有超過215萬參與者在研究初期均未罹患失智症,之後有7萬4千多人出現失智的症狀。
參與測試者的年齡分布廣泛,在經過數年的追蹤後,他們的年齡從45歲到93歲都有。追蹤最長的時間為26.6年,最初參與測試的年齡是45歲;最短的追蹤時間為3年,參與者年齡是93歲。
整體而言,不論受測試者選擇哪一種休閒活動,平均可降低17%的失智風險,當將休閒活動細分為身體、認知與社交時,影響程度便有差異。閱讀、業餘寫作、看電視、聽音樂、玩遊戲或樂器、使用電腦、做手工藝,這些休閒活動可以降低23%的失智風險。
在體力活動方面,例如走路、跑步、游泳、騎自行車、健身、瑜珈和跳舞,這些可以以降低17%的失智風險。參與社交活動,例如上課、加入俱樂部、當義工、拜訪親友、參與宗教活動,同樣可以以降低13%的失智風險。
西北大學認知神經與阿茲海默症中心主任Emily Rogalski博士表示,人們應該很高興得知自己可以有機會增進大腦的健康,重要的是為人們帶來希望,尤其是在阿茲海默症還無法完全治療與獲得控制的時代。(阿茲海默症是年長失智者最常罹患的病)
Rogalski說,在研究中也發現一些「超級」年長者,他們年過80,但記憶力和50、60歲的人一樣好。顯然從事身體、心智與社交活動,對大腦有所幫助,「雖然不是每個活動的功效都一樣」。
匹茲堡大學神經學助理教授Riddhi Patira表示,活動的型態很重要,其中看電視是她最不推薦的,尤其是一再重複觀賞老電影;同樣的,在花園散步10分鐘是沒有幫助的,除非是快走。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