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郵:文明人搭機基本準則 - 不脫鞋、不爭先恐後登機

華盛頓郵報報導,乘客如果遇到不愉快的飛航體驗,航空公司當然要負擔絕大部份責任,但很多時候問題則出在消費者身上。某些消費者在搭機之前,可能需要稍微反省是否注意機艙禮儀,文明人搭機的基本準則包括:
不要爭先恐後搶著登機
報導指出,不要成為「暴民」(The Mob)的一員,要遵守文明社會規範,等候登機群組(boarding group)順序宣布。早一點上飛機當然很好,能確保座位上方置物櫃還有空間能放行李,但如果還沒輪到登機就焦躁難耐,最好讓自己冷靜下來。
進入機艙時,行經走道時要小心隨身行李不要撞到座位上的乘客。
了解座位的禮儀規則
報導指出,不同座位有著不同的禮儀。坐在走道位置的乘客,要當一名「優雅的守門人」(gracious gatekeeper),讓坐在同一排的其他乘客可以方便進出。除了空服員宣布的特定指示之外,靠窗位置的乘客則對於窗簾是否拉上擁有最終決定權(final say),但要體諒陽光照射是否讓鄰座乘客不舒服。
中間位置是最不舒服的座位,如同對於被分配到這個座位的乘客略予補償,可以放心使用座位左右兩邊扶手(armrests)。
在機艙裡不要脫鞋,若真要脫鞋,至少也要穿著襪子
有些乘客入座之後便把鞋襪都脫了,但足科醫師文森特(Ebonie Vincent)分析,赤腳通過機場安檢或踏在機艙地毯上,可能因此接觸到真菌、細菌以及病毒,導致感染或長疣。基於健康安全,千萬不要赤腳進入飛機上的洗手間。
報導指出,在機艙裡光著腳丫,可能讓鄰座乘客覺得噁心,所以起碼也要穿著襪子,且記得不要把腳伸到前排座位的扶手上。
準備放下椅背之前,不妨先想一想
長久以來,機艙座位椅背放下問題,經常引發前後座乘客爭議。報導指出,花錢購買機票,當然有權利放下椅背,但要注意禮儀,放下椅背之前要轉過頭去,查看一下後座乘客。如果後座正好坐著兒童,椅背可以盡量放低,但如果乘客人高馬大,或者正在使用筆記型電腦,最好體諒對方,不要放下椅背。
味道濃厚的餐點別帶上飛機
食物味道是否好聞,每個人都有主觀認定。有人可能覺得清蒸球芽甘藍(Brussels sprouts)聞起來香噴噴,但其他乘客則受不了。如果餐點氣味特別濃厚,最好避免帶上飛機。
自備餐點上飛機時,要考慮食用是否方便。湯湯水水的餐點可能灑得到處都是,並不適合帶上飛機享用。
報導指出,在機上吃東西時,不妨以在朋友家作客時的禮儀做為準則,吃東西如果不小心掉在地上,是否會留著讓主人收拾?要自己收拾餐點,把垃圾交給空服人員帶走。基於疫情考量,要避免舔手指,因為雙手會碰觸到機艙許多物體表面。
不要在座位上剪指甲、使用牙線
如果非得要在機上剪指甲、使用牙線,應該前往洗手間,不是在座位上。
依照順序下飛機
搭機禮儀其中一項不成文規定是,應該等到輪到自己這排座位下機,才走出來站在走道上。有些乘客經過長途飛行,可能已經渾身痠痛,想要舒展筋骨,希望早一點起身,此時要注意別對周圍乘客造成壓迫感。如果擔心轉機時間可能不夠,迫不及待想要先下飛機,訂機票時就應該預先把變數納入考量,選擇機位時可以挑選較為前排的區塊。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