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平心靜氣5招 安定自律神經

焦慮不是病 ,但過度會出毛病。醫師指出,焦慮常是因為思慮太多而觸發的反應,例如對未來的擔憂、害怕被傳染、打針的副作用等,但如果過度擔憂,容易心煩氣躁、肌肉緊繃、睡眠障礙,最後自律神經和內分泌系統會出問題。
台灣芝山診所醫師余儀呈表示,由於焦慮常伴隨著容易疲倦、無法集中精神、肌肉緊繃、睡眠障礙等身心症狀,間接影響到人際關係,建議嚴重焦慮的民眾可在醫師診斷下,輔以藥物治療,以減輕症狀。
余儀呈分享五招平心靜氣之道:
一、呼吸
每日抽出10至20分鐘的空檔,調節呼吸放鬆緊繃的身體,此時此刻不要想任何事情,讓身體慢下來,在一吐一納之間放鬆心靈。最簡單的方法,可從深呼吸開始,活躍副交感神經的運作。
二、肌力放鬆
練習察覺自己的肌肉張力,可用力皺眉、放開;再換嘴巴下顎,延伸到肩頸、關節、腰椎、下肢等,區域性做自我放鬆。當身體的肌肉緊繃時,就可以檢查是否因為焦慮情緒所產生。
三、運動
運動是最天然有效的緩解焦慮秘方,但運動要循序漸進、訂下目標計畫,勿馬上進行激烈項目,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民眾,一定要先與醫師諮詢評估,可搭配穿戴式裝置測量身體健康指數。
四、心理諮商
心理產生複雜衝突無法梳理時,需要釋放的出口,除了親友之外,心理諮商是一個好管道。與心理師抒發藏在心中的憂慮,陪伴整理矛盾的想法,適時地對外求援,主動尋求專業協助。
五、正面思考
這一點雖然有點難,學習降低自己的敏感度,不要想太多還未發生的事情,把正能量注入每天的生活。結合時下的「正念」,練習好好照顧自己的能力,重拾內心平和穩定。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