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顧好血壓 掌握722原則

與高血壓直接相關的疾病致死率高,但單靠醫療院所量測血壓仍可能無法精確判斷是否罹患高血壓,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高憲立指出,居家血壓量測掌握「722原則」,連續7天量測,早上起床後空腹量測2次,晚上睡覺前再量2次,2次間隔1分鐘,再取中間值,做好血壓管理,能協助臨床醫師診斷高血壓疾病。
高憲立說,門診觀察,有的病人在診間量測的血壓數值不正常,但居家監測發現數值正常,發現沒有罹患高血壓,是為「白袍高血壓」現象;居家監測血壓數值高,超過140/90mmHg,可是至診間量測數值卻正常,可能罹患高血壓,是為「隱藏型高血壓」。
血壓是血液流動時衝擊血管壁所引起的壓力,正常血壓值應等於或小於120/80mmHg,140/90mmHg就是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眼疾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
高憲立說,「定期量測血壓」掌握血壓狀況,是做好血壓管理的關鍵,測量血壓時,建議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雙腳平穩地放在地上,全身處於放鬆狀態,靜坐5分鐘,再使用檢驗合格的血壓監測的儀器。
此外,建議18歲以上的民眾每年至少要量一次血壓,有家族史更應定期測量。40歲以上民眾天天量血壓是看顧血壓的第一步。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