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毫連結在地 台書法家陳世憲 「地誌書法」寫170處地名

台灣書法家陳世憲在台南新化老街、在路邊寫書法、在地人的視角介紹老街特色,「新化」兩個大字、「融合新化代表性人物楊逵壓不扁的玫瑰意象」;隨地創作是他構思、20年寫遍全台灣的大計畫,已完成170多處景點,旅法學者陳芳惠形容這是「地誌書法」,以地名、街道景緻特色等在地主題書寫。
之前剛完成艋舺、竹山、美濃作品,陳世憲下一站要去岳父老家高雄彌陀、以虱目魚網為主題;「最後整理集結出一部文學搭配書法、彰顯「台灣精神」的作品。他說,希望下一代尤其孩子們多關注在地人事物,喜歡吃在地食材、建立在地感情,希望大家重視在地文化。
去年成大台文系聘任他指導書法,空閒時間創作; 他今年55歲,擅長人文故事與自然特色、景致融入書法,常帶學生觀察大自然、周遭景物線條節奏,不受傳統書法格局限制。
陳世憲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19歲決心成為書法家,退伍後把老家廢棄豬圈改建成工作室,當時常徹夜創作、一天寫18個小時。陳世憲說,看到故鄉的土地,每每讓他思索如何開創書法新生命,「我不相信離開土地、情感和生活經驗,還能有偉大創作。」
陳世憲陳世憲曾多次應邀到國外展出作品,曾在匈牙利、多瑙河畔、德國法蘭克福緬因河與日本上野公園等地創作;國內外辦過近20次個展。5年前在高雄成立「忘齋書法工作室」,教導孩童寫書法、培養創作興趣。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