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紐約州府預算終表決 增打擊零售盜竊法案

黃金價格屢創新高 在好市多買金條划算嗎?

世界OnAir/姊妹分離33載 華裔教授新書揭國共內戰傷疤

2016年,鈞姨在緬因州海邊。(李竹青提供)
2016年,鈞姨在緬因州海邊。(李竹青提供)

離開大陸土地的時候,她不需要一個護照;但是她回國的時候,並不是回家的一個女兒,而是一個海外歸僑。

這是布朗大學東亞系客座副教授、作家李竹青(Zhuqing Li),講述她的大姨陳文鈞從美國飛到中國探親的故事。離開家33年後,陳文鈞終於要回家鄉福州了,但手上握著的卻是台灣身分證和中國發放的一紙簽證。似乎是命運開的玩笑,但這也是戰爭在陳文鈞身分上蓋下的印記。

▼▼立即收聽▼▼

李竹青的新書,「花香園的女兒:被國共內戰分離的兩姊妹」(Daughters of...
李竹青的新書,「花香園的女兒:被國共內戰分離的兩姊妹」(Daughters of the Flower Fragrant Garden: Two Sisters Separated by China's Civil War,暫譯)。(諾頓出版社/W. W. Norton & Company)

李竹青的新書,「花香園的女兒:被國共內戰分離的兩姊妹」(Daughters of the Flower Fragrant Garden: Two Sisters Separated by China's Civil War,暫譯),21日正式發售,講述了李竹青母親同父異母的兩位姊姊,鈞姨(陳文鈞)和鴻姨這兩姊妹的真實故事。

李竹青筆下兩位姨媽的生平,不僅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也見證了戰爭最真實和無情的影響——政治爭鬥下,難以修復的骨肉分離傷痕。在如今國際社會上戰火不斷、大陸與台灣兩岸關係未減緊張的當下,李竹青希望,這本書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幫助讀者從平凡人的個人故事中,更好地洞見歷史、理解現實。

鈞姨(左)與李竹青的母親。(李竹青提供)
鈞姨(左)與李竹青的母親。(李竹青提供)

寫下這本書的苗頭,還要從李竹青家裡一位「突然出現的大姨」講起。李竹青在福州出生長大,在1983年大學畢業,當時中國仍會給大學畢業生分配工作,而20歲的李竹青則被安排去大學教英文。當時的她仍然想要繼續讀書,也報考了研究所,卻不被學校領導允許。一籌莫展之際,李竹青的媽媽卻突然告知她,有一位剛從美國回來的大姨,文鈞姨,或許可以提供幫助。後來,李竹青在鈞姨的幫助下考上了喬治城大學研究所,開始了美國留學之旅。

而這位鈞姨的出現,在李竹青心中留下困惑:是怎樣的歷史原因,才能促使她的家庭把關於鈞姨的全部記憶,通通抹去,甚至瞞住一整代人?帶著這個想法,李竹青開始慢慢做研究,從對話鈞姨開始,到對話一直留在大陸的鴻姨,再到把自己放到兩人交錯的故事中一併去理解過去與現在,最終拼湊出用一整本書,去講述陳家往事。

鈞姨和鴻姨兩姊妹於19世紀20年代出生在福州一個姓陳的書香世家。1949年,國共內戰接近尾聲,兩人也都剛從福建最好的學校大學畢業。鈞姨即將在廈門附近教書,而鴻姨則將在福州一家頂好的教會醫院行醫。只可惜命運弄人,鈞姨剛出發去廈門附近的金門度假不久,便發生了金門戰役,也斷了鈞姨回家的路。為了在政治審查下保護彼此,兩姊妹不敢有任何書信往來。

「花香園的女兒」一書,記錄的正是被戰爭強迫分離的兩姊妹,在兩岸各自做出艱難的選擇,並找到自己的人生的故事。在台灣,鈞姨最終嫁給了一位國民黨軍官,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商人,最終移民美國;在大陸,鴻姨頂住政府對她家庭背景的審查,排除萬難,最終成為了福建的傳奇名醫,時至今日,90多歲的她仍在福建看病人。李竹青表示,兩人故事的特別之處在於,兩姨媽的人生,跟中國近代史平行:她們從1949年被迫分開,在兩岸生活,而且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也都與歷史的轉折點重合,包括大躍進、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等。

李竹青在廈門海灘。廈門與金門最近的距離不到兩公里。(李竹青提供)
李竹青在廈門海灘。廈門與金門最近的距離不到兩公里。(李竹青提供)

全書的研究和寫作,李竹青表示可以說橫跨了15年之久。她希望這本書的誕生,也能讓讀者從中看到自己。她相信,兩位姨媽的經歷,也是許多華人共同的經歷,相信能讓讀者產生共鳴。同時,她希望通過這本書讓讀者知道,個人的故事也很重要,「無論成功的定義是什麼,他們個人的故事都是平等的,獨特的,都是同樣有意義的。」

今年5月,南加州一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生槍案,68歲的「外省人」周文偉在教會活動中進行大規模槍擊,造成一死五傷。這個悲劇又將兩岸關係置於放大鏡之下。李竹青表示,此事跟台灣社會的複雜層次、近代歷史,以及美國的槍支文化都有關係。她認為,台灣的移民史複雜,島嶼上有原住民、早期移民,加上1949年之後從大陸移民過去的外省人,有文化衝突和缺乏理解是難免的;這樣的文化衝突,在情感上又十分深刻。

李竹青表示,在寫書的過程中,她聽了不少親人回顧個人故事,並感覺到這樣的講述也似乎在幫助他們面對那些被掩埋的傷痛往事,並與往事和解。情感上的隔閡要實現和緩並不容易,這就更需要通過個人故事的講述來喚醒共鳴。她希望,通過像「花香園的女兒」這樣故事的分享,能夠跨域政治,幫助兩岸讀者,實現更好的相互理解。

鈞姨(左)和李竹青。(李竹青提供)
鈞姨(左)和李竹青。(李竹青提供)

移民 加州 原住民 世界OnAir

下一則

俄州波特蘭治安差 沃爾瑪待不下去…放棄最後2分店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