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裔拉丁裔混血家庭 加州趨勢 網上自封「拉亞人」

在移民湧入和出生率推動下,亞裔、拉丁裔人口持續增長,混血後代越來越普遍;這些亞裔拉丁裔混血後代同時屬於兩個群體,見證了亞裔或拉丁裔形塑的文化身分,在面臨語言、文化和身分的複雜性之際,展現出獨特的融合特質,或許可以讓人一瞥加州和美國的未來。
根據2019年人口普查數據,亞裔和拉丁裔是美國增長最快的兩個族群,約占美國人口四分之一。加州的亞裔拉丁裔混血人口比美國任何其他州都多,至少有25萬人;但和加州近4000萬人口相比,他們仍只占一小部分。
洛杉磯時報報導,艾蜜莉‧劉(Emily Liu)和父親說中文,和母親說西班牙語,也分別探望過父母的家鄉,去過中國哈爾濱和墨西哥薩卡特卡斯州(Zacatecas)小鎮。「一些朋友說他們在我身上看到了亞洲特色,但我什麼都沒看到,我也沒有看到任何拉丁裔特色。」艾蜜莉‧劉說。
但許多年輕的亞裔拉丁裔混血都苦於面對自己的身分、社會上的刻板印象、成長和期望,他們面對的孤獨和困惑,往往連其亞裔或拉丁裔父母也難以理解。
在抖音(TikTok)一段瀏覽量100萬的視頻中,尼可‧吳(Nicole Ngo)問道:「把一個中國父親和一個墨西哥母親混在一起時,會得到什麼?兩個有身分危機的孩子。」現年24歲的吳說,「這是個笑話,卻也是事實」。
吳的墨西哥母親要孩子親吻擁抱他們的中國祖母,這在亞洲文化並不常見;吳說:「因為我媽這樣做,所以我的堂兄弟也被告知要照做。我媽那一邊的墨西哥影響,默默融入了我的中國文化裡。」
這些亞裔拉丁裔混血有專屬於他們的自豪感;對那些大部分時間都在網路上消磨時間的年輕人來說,尤其如此;這群人自稱「拉亞人」(Lasians),在網上大談自己可以早餐吃點心,晚餐吃辣醬玉米餅餡。
艾蜜莉‧劉的父母20年前在阿罕布拉(Alhambra)上英語課時相戀並結婚,生下五個孩子;她父親至今仍不會說任何西班牙語,母親只會一點點中文,兩人靠至今仍生澀的英語溝通,但艾蜜莉.劉說:「我認為在愛情中,語言不是問題,」對於其他夫婦來說,真正的挑戰不是語言,而是文化障礙。
21歲的魯伊斯 (Cristina Ruiz) 去年為總部位於華府的民權組織UnidosUS擔任暑期教育政策實習生時撰寫簡介,文中捕捉到作為亞裔拉丁裔混血的經歷;她是墨西哥及中國混血,她的墨西哥祖父遇到了她的華裔祖母;她經常與自己的雙胞胎姐姐討論身分認同的問題,因為對方是「唯一真正了解在亞洲社區與墨西哥社區長大,兩者兼具又不是真正兼具的感受」。
魯伊斯的朋友艾莉‧郭(Arie Lea Kuo)是台灣和墨西哥混血;「我看起來更像拉丁裔,」郭告訴魯伊斯,即使她姓郭,別人也常說,「你不可能是亞裔。」
魯伊斯和郭對彼此在高中時猶豫該加入哪個社團,感同身受,「因為我們都想過,是不是應該適應自己的文化?」
「在與其他人談論了這些問題以後,我才明白很多人也有和我一樣的遭遇,」魯伊斯說:「我希望其他人也能意識到,這個社會有像他們這樣的人。」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