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3大車廠罷工升級 擴及配送中心 增至20州38地點

馬斯克加碼10萬拉下潘正義 要他為金山衰敗負責

紐約首次 亞太裔文化大遊行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5月是亞太裔傳統月,紐約市歷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 Cultural and Heritage Parade)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近150個社區組織、近20輛花車參加遊行,展現亞裔文化;聯邦參議員舒默(Chuck Schumer)、市長亞當斯(Eric Adams)、國會眾議員孟昭文等悉數到場,表示此次遊行是展現亞裔社區團結的重要契機,並重申反對仇恨亞裔犯罪。

主辦本次遊行的繁榮華埠總會總監田士銳表示,這次遊行得到了各界的廣泛支持,雖然準備時間不到一個月,「我們今天已經有150個各族裔社區組織參與,有超過17個花車、近百輛各色豪車參與;亞太裔能夠在中城遊行,意味著亞太裔已經被紐約市和美國接受,因為紐約市是美國第一大城市,我們已經收到更多認可和尊重,尤其是在如今仇恨亞裔犯罪橫行的情況下更為重要。」

亞當斯表示,舉辦這次遊行不僅可以展現亞裔的政治力量,也能反映紐約市的活力。(記者...
亞當斯表示,舉辦這次遊行不僅可以展現亞裔的政治力量,也能反映紐約市的活力。(記者和釗宇/攝影)

國會眾議員維樂貴絲(Nydia Velázquez)、華裔州參議員劉醇逸、州眾議員牛毓琳、市主計長蘭德(Brad Lander)、曼哈頓區長李文(Mark Lavine)等數十位政要到場支持,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黃屏、南韓駐紐約總領事鄭秉和等外交使節出席,前華裔聯邦運輸部長、勞工部長趙小蘭也攜父親趙錫成參加遊行。

前華裔聯邦運輸部長、勞工部長趙小蘭(右)攜父親趙錫成(左)參加遊行。(記者和釗宇...
前華裔聯邦運輸部長、勞工部長趙小蘭(右)攜父親趙錫成(左)參加遊行。(記者和釗宇/攝影)

亞當斯表示,這是紐約市首次舉辦如此大規模的亞太裔傳統月大遊行,「儘管舉辦這樣大型的活動可能遇到很多困難,但我堅持應該舉辦,因為亞太裔對紐約市做出的貢獻巨大,有理由舉辦遊行慶祝,不僅展現自己的政治力量,也能反映紐約市的活力;我們要傳遞的信息只有一個,把遊行辦好,我們將和亞太裔社區一起走完遊行,反對仇恨亞裔犯罪和任何針對族裔的仇恨犯罪,紐約市絕不容許仇恨犯罪。」

黃屏說,華裔移民是亞太裔移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美國人民的一部分,多年以來為美國...
黃屏說,華裔移民是亞太裔移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美國人民的一部分,多年以來為美國和中美關係做出貢獻。(記者和釗宇/攝影)

黃屏表示,此次遊行是歷史性的,「是值得銘記的一天;華裔移民是亞太裔移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美國人民的一部分,多年以來為美國和中美關係做出貢獻;仇恨亞裔犯罪和亞裔社區的遭遇讓我感到難過,我呼籲大家團結一致,反對種族歧視和仇恨犯罪。」

肖宵(左)與朋友一起來看遊行,他們的子女更身著漢服盛裝出行,希望小孩子了解真正的...
肖宵(左)與朋友一起來看遊行,他們的子女更身著漢服盛裝出行,希望小孩子了解真正的中國文化。(記者和釗宇/攝影)

遊行於中午11時從第六大道交44街開始,沿第六大道向北行進至55街,遊行吸引大批民眾駐足觀看,更有不少華裔民眾舉家出動前來助威;已經來美40年的徐汶釗就攜兒子和侄子姪女前來觀看遊行,他表示,「作為亞裔,我們都應該來看遊行,這代表著亞裔社區的代表性,這很重要,我會告訴所有我認識的人來支持這場遊行;要緩解仇恨亞裔犯罪,亞裔能夠展現團結是解決這一問題的第一步。」

已經來美40年的徐汶釗(右)攜兒子和侄子姪女前來觀看遊行,他表示作為亞裔都應該來...
已經來美40年的徐汶釗(右)攜兒子和侄子姪女前來觀看遊行,他表示作為亞裔都應該來看遊行。(記者和釗宇/攝影)

在紐約市擔任教師的肖宵和朋友一起來看遊行,他們的子女更身著漢服盛裝出行;肖宵說,來觀看遊行是想讓小孩子了解真正的中國文化,「我們身為華裔非常自豪,希望參與這一盛事,讓孩子多了解中國文化,在第六大道這一紐約地標展示華裔的風采;自疫情以來,全世界都有不同程度的仇華表現,現在終於有一個節日讓我們中國人不必畏畏縮縮地害怕,驕傲自豪的站在這條大道上展示我們的笑容。」

華策會人瑞中心主任伍寶玲說,能舉辦這次遊行讓她我覺得中國人在美國已經起來了,華裔...
華策會人瑞中心主任伍寶玲說,能舉辦這次遊行讓她我覺得中國人在美國已經起來了,華裔要萬眾一心團結起來。(記者和釗宇/攝影)

走在遊行隊伍前列的華策會人瑞中心主任伍寶玲說,能舉辦這次遊行,「我覺得我們中國人在美國已經起來了,我們大家萬眾一心團結起來,就告訴大家我們中國人不是好欺負的;我們以行動表示我們的能力,他們就不敢歧視我們了;我覺得今天的遊行地點選在中城是最好的,這樣就讓主流社會知道,我們中國人的力量不僅限在華埠,我們作為龍的傳人已經醒來了。」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民眾駐足觀看。(記者和...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民眾駐足觀看。(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民眾駐足觀看。(記者和...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民眾駐足觀看。(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民眾駐足觀看。(記者和...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民眾駐足觀看。(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民眾駐足觀看。(記者和...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民眾駐足觀看。(記者和釗宇/攝影)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民眾駐足觀看。(記者和...
紐約市史上首屆亞太裔傳統文化大遊行15日在曼哈頓中城登場,民眾駐足觀看。(記者和釗宇/攝影)

遊行 亞裔 紐約市

上一則

亞太裔傳統月 舊金山警長史考特感謝亞裔警貢獻

下一則

亞太裔「傳統月」為何是5月? 歷史上有2 關鍵日子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