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變你和我/種族化「厭女現象」達高峰 亞裔女夜逛紐約心驚驚

反亞裔種族歧視的一個特殊性在於其與女性地位的複雜聯繫;根據「#停止仇恨亞太裔」(Stop AAPI Hate)組織在疫情後收到數千份仇恨犯罪案件報告中發現,超過三分之二是施加在亞裔女性身上,而眾多亞裔女性所受到的傷害還尚待統計,針對亞裔女性的種族化厭女現象(Racialized Misogyny)達到了頂峰。
2021年3月在亞特蘭大發生的亞裔水療館槍擊案中,槍手稱自己「並不是受種族主義情緒驅使」,而是因為「性成癮」。
華裔女權活動者方源遠說,一個涉及亞裔女性受害者的攻擊案發生,人們開始討論這到底是針對女性的厭女舉動,還是針對亞裔的種族主義,「但如果兩者都是呢?」
杜魯門州立大學歷史系教授、女性移民研究員令狐萍表示,亞裔移民向來被置於勞動力與商業的語境分析,性別問題未被重視;針對亞裔女性的性別歧視與暴力有著很長的歷史,也發生在包括亞裔男性的各個種族男性。
亞裔女性背上了順從的性別刻板印象,在某種程度上,她們被認為比其他女性更搶手,也因此被抹除個體性,不符合這種預期就要吃苦頭,選擇了非亞裔伴侶又要被指指點點。
小綿羊刻板標籤 亞裔女更易被攻擊
臨床心理學者、哈佛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後楊意表示,在疫後的一些心理對話中,亞裔女性幾乎都表達,在疫情中承受多於常人的焦慮和不安全感,「獨自走在紐約街頭,已不再是安全的夜間消遣,小綿羊的刻板標籤,使她們更容易遭受襲擊。」但在此之前,被認為沈默順從的亞裔女性,在女性權益的爭取中並不是主角。
她指出,亞裔女性的特殊處境並沒有得到有效處理或統計,因為在這些涉及性侵犯的案件中,種族問題往往被忽略不計;亞裔女性在女性問題和種族問題的夾縫間,同時被邊緣化。
方源遠表示,從亞特蘭大槍案到曼哈頓華埠李尤娜遭人尾隨入室殺害,色情化亞裔女性必定是誘因之一,且因為疫情變得更加突出,後疫情時代的亞裔女性將很難驅散這樣的思惟。
➤➤➤更多「亞太裔傳統月」精彩內容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