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變種病毒促使多國轉向歐美疫苗 中國疫苗外交受挫

新冠疫苗問世初期,中國的疫苗挽救了無數生命;這些疫苗啟動了亞洲、拉丁美洲和中東各地的接種計畫,當時富裕國家正在囤積數量稀少的輝瑞和莫德納疫苗。
彭博資訊指出,許多曾依賴北京科興疫苗或國藥疫苗的政府,正轉而尋求美國和歐洲的疫苗,因為Delta變種病毒令外界對中國疫苗的效力產生疑慮,且西方國家正開始放鬆對mRNA疫苗出口的管制。
中國海關的數據已顯示這個轉變,中國疫苗8月出口額下降21%至19.6億美元,7月為24.8億美元。在此之前,中國疫苗出口自2020年12月以來一直穩步成長。
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唐寧思(Nicholas Thomas)表示:「基本上,新冠疫苗首次問世時,人們有哪種就打哪種,但除了醫護人員,一般民眾也逐漸了解各種疫苗的保護力不同。」
泰國的情況也反映這種轉變,今年稍早泰國爆發新一波疫情,隨著病例激增,且東南亞成為新的疫情熱區,泰國全力搶購疫苗,當時只有中國的科興能及時供應。
中國疫苗讓擁有7,000萬人口的泰國得以提前展開接種計畫,但泰國很快就面臨挑戰;在臨床試驗中,中國滅活疫苗的有效性介於50%到80%,保護效力不如mRNA疫苗,且對Delta變種病毒的效力也受到質疑。
因此,泰國政府成為全球第一個為已接種一劑或兩劑科興疫苗者提供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的政府。儘管AZ疫苗並非mRNA疫苗,但泰國的研究顯示,AZ的病毒載體疫苗可當成有效的中國疫苗加強劑,輝瑞的疫苗甚至更有效。
許多泰國民眾很快表達對西方疫苗的強烈偏愛,甚至發起抗議活動,要求獲得西方疫苗,反對派也開始抨擊政府對中國的依賴。目前泰國已暫停訂購科興疫苗,並開始採購更多西方疫苗。
泰國的決定讓中國當局的「疫苗外交」受挫,但政府仍設法在公衛與良好中泰關係之間尋求平衡。泰國衛生部審慎表示,雖然無意訂購更多科興疫苗,但這並不代表這些疫苗沒有效用。
目前捨棄中國疫苗或以西方疫苗為加強劑的國家,包括新加坡、土耳其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香港一直為居民提供BNT和科興疫苗,衛生官員正在測試中國疫苗和西方疫苗混打是否更有效。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