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跨文化 華裔過來人:勇敢做自己

為探索亞洲文化及身為亞裔,在美國面對文化、工作和教育子女等挑戰,多個團體近日舉辦「新美國夢:跨文化情誼、新科技及教育帶來的希望」文化論壇,邀請講者分享求學及工作經驗;主講者表示,不需要樣樣符合別人眼光,勇敢做自己,才能更自在於多元文化社會生存。
活動邀請政治運動人士和作家楊安澤(Andrew Yang)、小說家廖倫嫙(Lyn Liao Butler)、紐約律師及新興藝術家王劭文(Kim Wang-Neal),以及在楊安澤競選美國總統時,透過社群網路成功為楊安澤打出名氣的競選總幹事札克葛羅曼(Zach Graumann)等人主講。
楊安澤表示,雖身為在美台裔第二代,「有相同的經歷就可建立堅強的信任和友誼」,小時候他是學校唯一亞裔,朋友不多,「當時媽媽其他家長說我交不到朋友,讓我感到很難過、很沒用」;由於童年缺乏自信,雖把情緒發洩在健身、打籃球,他也曾很在意他人的眼光,並朝著往外界「期待」的方向前進。多位主講者建議,有時不如往後退一步,看清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不需樣樣都符合別人的眼光,朝自己的方向前進。
廖倫嫙分享,開始寫小說,因為在美國的小說中很少看到與自己有相同背景的主角,也少有台裔作家;她七歲隨著家人從台灣移民來美,雖然外表是華裔,但內心已經被美國化,成長過程她一直在找尋身分及文化認同感,嫁給愛爾蘭裔丈夫,除跨文化家庭的挑戰,還要面對外界對她亞裔外表的期待,因此透過寫書來反映周遭一切。
王劭文表示,自己成長過程十分偏好獨處,讀書也獨立;入社會工作後,發現友誼在團隊合作中自然發生著。
她呼應楊安澤說的團體活動(在校時和成年後)可以幫助建立友誼-- 甚至不分族裔。
她並與大她多歲的美籍丈夫結婚多年,雖是跨文化戀情,但丈夫的成長的背景,與她有不少相似之處,兩人有很多共通話題,婚姻生活幸福。
論壇由台灣海華文教基金會(OCCE)和美國的公民英雄國際基金會(CHI)合作,並和紐約海外學生文化大使協會合辦執行,紐約華僑文教服務中心主任陳永豐牽線。活動獲得萬國銀行(Wells Fargo)、紐約台灣商會和西北之源企業 (Northwest Origins)的經費贊助。活動相關網址:https://bit.ly/3SD1DD6。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