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限制中國人購地法 南卡眾議會「一字未改」通過一讀

月省千元菜錢 「贈品女士」教你B.O.R.E.S省錢秘招

睽違2年 李昌鈺鑑識營回歸 重拾科學實證精神

李昌鈺(前排右四)、宋妙娟(前右三)等出席開幕式。(記者張心╱攝影)
李昌鈺(前排右四)、宋妙娟(前右三)等出席開幕式。(記者張心╱攝影)

疫情而闊別兩年的「李昌鈺鑑識科學營」實體營隊11日於紐黑文大學(University of New Haven)回歸,秉持「使不可能成為可能」信念行走終生的李昌鈺博士,對於當前疫後社會的人心浮動和假象頻出現象深感擔憂,在即將同來自美國和兩岸三地的少年們一起探索鑑識科學奧妙之餘,也希望帶領年輕人一道找尋內心的堅韌力量、重拾科學實證的研究精神。

84歲的李昌鈺,刑偵生涯已經超過64年,多次打破美國警界對於華人從業的「天花板」。1938年生於江蘇省富裕鹽商家庭的他,1949年在父親不幸於太平輪事件過世之後,承擔起全家重任,陸續考取中央警官學校、約翰傑刑事司法學院和紐約大學,獲生物化學及分子化學博士。之後成為刑事鑑識學專家的他,負責調查過肯尼迪總統遇刺事件、911恐怖襲擊事件和辛普森案等轟動一時的大案;1998年升任康州警政廳長,也成為全美第一位出任州級警界最高職位的華裔首長。

走過47個國家、處理超過8000件案件的李昌鈺,在2012年逐漸退居幕後,選擇專心教學,而同「世界日報」主辦的鑑識科學營也成為他耕耘的新領域。「我很喜歡教育,尤其對於現在的社會,青少年的教育十分關鍵。」在他多年的觀察中,發現如今無論全美和全球的犯罪都在走向低齡化,以紐約市為例,不少近期頻發的仇恨犯罪主使都為青少年,「電子產品的高度普及、虛假信息的瘋狂傳播、大人忙於生計疏於管教⋯⋯孩子們在這種環境下容易形成反社會人格,傳統家庭結構已經支撐不住社會和人心的變遷。」

所以李昌鈺將更多的人生精力投入教學,希望自己能成為點亮孩子們「思辨思維」的那盞燈,「尤其疫情後的世界,犯罪數字增長的背後是極端氣候、經濟下行和種族歧視,還有電腦犯罪,人與人的關係變淡。」大環境的變革讓人心浮躁冷漠,近年席捲全美的「反警運動」也成為犯罪猖獗的主因之一,「然而只靠警政管理也是治標不治本,改變必須要治心。所以我和孩子們常說,一切從心發生。」堅持這一理念的李昌鈺,多年來行走全球講座,「無論成千上百,還是零星寥寥,只要有一個孩子的心被點亮,我就欣慰。」

談及鑑識科學在這其中扮演的角色,李昌鈺直言「實證和思辨」是在混亂社會風氣中「不動心」的關鍵,「就像前幾天我在媒體上講的安倍晉三遇害,現場需要尋找彈夾來證實開槍數一樣,後來太多虛假消息瘋傳,我一看發現和我的本意大相徑庭,感到很無奈,這就是當前社會的真相。」李昌鈺教導孩子們面對人生要向面對案發現場一樣,先收集資料和證據,瞭解清楚再下判斷、做決定,「堅持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是實踐鑑識科學的關鍵。」

世界日報副總編輯魏碧洲、李昌鈺妻子、作家宋妙娟等也出席開幕式,祝願2022年「李昌鈺鑑識科學營」圓滿成功。

李昌鈺堅信,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記者張心╱攝影)
李昌鈺堅信,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記者張心╱攝影)
李昌鈺堅信,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記者張心╱攝影)
李昌鈺堅信,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記者張心╱攝影)

李昌鈺 疫情 教育

上一則

明年起 新州高中生免考試可畢業

下一則

滿12歲華府生 今秋返校前須打新冠疫苗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