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蓄奴 哈佛投注1億「懺悔」 尋受奴役者後代說故事

美國最古老、最富有的常春藤盟校-哈佛大學校長白樂瑞(Lawrence S. Bacow)26日宣布,該校將投入1億元經費創建「奴隸制遺產基金」(Legacy of Slavery Fund),研究哈佛大學與昔日奴隸制的關連,找出曾在哈佛校園遭奴役者的直系後代,並支持他們「恢復自己的歷史,講述其故事並追求知識」。
在宣布設置資金同時,哈佛發布新報告,詳細說明該校如何自奴隸制和長期種族不平等中受益。由白樂㙐委託編寫的報告發現,從1636年到1783年,哈佛大學教職員工和主管奴役了70多名非裔和美國原住民;報告警告,此數字「幾乎肯定被低估」。研究人員利用歷史紀錄姓名,已識別出數十名昔日被奴役者與哈佛大學之間的關聯。
研究人員發現,「被奴役男女為哈佛校長和教授服務,並為哈佛學生提供食物和照顧。此外,在那整個時期及邁入19世紀之際,哈佛大學及其捐助者都受益於與奴隸制廣泛相關的經濟聯繫。」
報告指稱,哈佛大學「應承諾投入重資,和其他大學一樣或採取更多補償行動。」白樂瑞表示,哈佛正在成立委員會以實施報告建議,設法透過「教學、研究和服務」來改正錯誤。
該報告以哈佛大學早期研究為基礎,詳細介紹該校如何在其早期歷史中從奴隸貿易獲利;它曾直接投資加勒比海地區糖業和蘭姆酒業、美國棉花和鐵路業;還依賴富有捐助者,這些捐肋者利用奴隸貿易及工業積累財富。
報告並指出,奴隸制廢除後,有些著名學者繼續推動「白人至上」思想概念;例如,19世紀哈佛大學動物學家、教授阿格賽茲(Louis Agassiz)推動「種族科學」和優生學的不可信理論;另一學者在校內領導「體育教育」項目,收集學生身體測量數據,以推廣優生理論。
白樂瑞表示,這些發現「令人不安和震驚」,他承認學校「長期存在極不道德做法。」他說:「我相信我們負有道義責任,盡可能化解這些歷史作為對個人、哈佛和社會的持續腐敗影響。」
這份130頁報告包括白樂瑞贊成的諸多建議;至於用來開展這項工作的1億元資金,涵括部分現在可用資金。哈佛大學本身擁有逾500億元捐贈基金,是全國第一大。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