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環境署:發達國家多向發展中國家出口污染型二手車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今天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從歐洲、美國和日本出口到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輛二手車、廂式貨車和小型巴士通常質量低劣,不僅導致空氣污染惡化,還會阻礙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報告呼籲各國填補當前政策空白,統一二手車的最低質量標準,確保進口的二手車夠清潔、夠安全。
這份名為《二手車與環境——二手輕型車全球概覽:流量、規模和法規》的報告,是有史以來首份圍繞全球二手車市場發布的研究報告。
報告顯示,2015年至2018年間,全球共計出口了1400萬輛二手輕型汽車。其中80%流向了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一半以上流向了非洲。
環境署執行主任安德森(Inger Andersen)表示,清理、整頓全球車隊是實現全球和當地空氣質量和氣候目標的首要任務。多年來,越來越多的二手車由發達國家出口到發展中國家,但由於相關貿易在很大程度上不受監管,出口的多是污染型車輛。
她強調,缺乏有效的標準和法規,是導致廢棄的、具有污染性和不安全車輛傾銷的主要原因。發達國家必須停止出口未通過本國環境和安全檢查、不再適合在道路上行駛的車輛,而進口國應引入更嚴格的質量標準。
報告指出,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是造成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在全球範圍內,交通運輸部門的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量約佔全球總排放量的四分之一。具體而言,汽車排放的細顆粒物(PM2.5)和氮氧化物(NOx)等污染物是造成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
該報告基於對146個國家的深入分析,發現其中2/3的國家對二手車的進口管制政策處於“弱”或“非常弱”水平。
報告還指出,那些對二手車的進口實施了管制措施(特別是車齡和排放標準)的國家,都能以可承受的價格獲得包括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在內的高質量二手車。
報告發現,在研究期間,非洲國家進口的二手車數量最多(40%),其次是東歐國家(24%),亞太國家(15%),中東國家(12%)和拉丁美洲國家(9%) 。
報告指出,劣質的二手車還會導致更多的道路交通事故。馬拉維、尼日利亞、津巴布韋和布隆迪等實行“非常弱”或“弱”的二手車法規的國家,其道路交通死亡率也頗高。而製定並嚴格實施二手車法規的國家,國內車隊的安全係數更高,事故更少。
環境署在聯合國道路安全信託基金及其他機構的支持下,推動發起了一項新倡議,致力於引入最低二手車標準。該計劃目前首先聚焦於非洲。許多非洲國家(包括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科特迪瓦、加納和毛里求斯)已經制定了最低質量標準,還有更多的國家對加入該倡議表現出興趣。
報告指出,需要開展更多的研究以進一步詳細說明二手車貿易的影響,包括重型二手車的影響。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