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看期中選舉 美中不確性升高
美國期中選舉後,拜登總統恐陷入跛腳局面,如何應對中共20大後權勢更集中的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成為觀察下階段美中關係焦點。專家認為,在民主和共和兩黨都有「抗中」共識下,拜登不至於難以應付北京,但民主黨若失去國會多數,相關法案的推動恐成問題,加上黨派競爭激烈、互相掣肘,美中關係不確定性必然升高。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嚴震生表示,國會共和黨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有可能將成為眾院新任議長,他應會實踐訪台諾言。
學者邱師儀表示,麥卡錫赴台訪問機率比現任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還大,但即使共和黨維持反中,剛上任應不會對中國太過激進。
嚴震生表示,共和黨在期中選舉中獲勝的幅度並未如選前預想的大,「紅色海嘯」並未發生,也就是說,民主黨籍的拜登總統,在12月期中選舉結果底定前,不會太過「跛腳」。
在美中台關係上,嚴震生指出,兩黨的反中態勢不變,不過麥卡錫曾表態美國不應給烏克蘭「空白支票」,未來國會對於軍售、援助台灣資源,應會更謹慎。
政大東亞所榮譽教授邱坤玄認為,美國對中共的強硬政策已成為兩黨共識,拜登上台後,美中關係不但未見緩和,競爭與對抗更為激烈,已是結構性的問題。
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邱師儀表示,基於反中態度及裴洛西開前例,麥卡錫應有更大機會來台;若是近期發生,中國在國內鞏固政權考量下,理論上會避免像對裴洛西一樣的激烈行動,會找說法對應。他判斷,麥卡錫訪台可能時間點也是落在2024年,配合總統選舉。
影片來源:世界新聞網 一洲焦點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