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焦慮是大腦在放煙火 醫:多吃這類食物幫身體滅火

現代人明明沒發生什麼壓力的大事,但老是覺得心煩、焦慮、晚上睡不好?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分享,依國際研究期刊「Cell」(細胞)最新研究,時常感到焦慮,是免疫系統在對大腦「放煙火」,原來是身體發炎了,大腦在抗議。
焦慮這件事,不只是心理問題,而是「全身在出事」。張家銘說,「Cell」期刊今年連出兩篇研究,第一篇研究發現,原本只在免疫系統裡活動的發炎訊號分子(IL-17E),居然會進入大腦、影響我們的神經細胞,甚至直接參與情緒的控制。
第二篇研究更驚人,指出大腦裡「管焦慮」的杏仁核,會被這些發炎或抗發炎的激素影響。簡單講,如果最近身體有慢性發炎,像是吃太多糖、熬夜、壓力大、腸道菌亂掉等,大腦裡負責穩定情緒的那塊區域會「開過頭」,人就會變得很容易焦慮、煩躁、想哭、睡不好。
張家銘說,過去常以為情緒不好是「心裡有事」,但這兩篇研究說得很清楚,其實那是你的免疫系統、腸道、睡眠和飲食,影響了你的大腦。有些人情緒一直都不穩,一直都在吃抗焦慮藥,但效果有限,結果是血糖很波動、腸道菌失衡、IL-17發炎指數超高,才知道,情緒是「身體健康的鏡子」。
要穩定情緒,該怎麼做?張家銘指出,穩定情緒,不一定要從藥物開始,可以從「抗發炎生活」下手,而可以從餐桌和睡覺開始。在餐桌方面,可以吃得抗發炎一點,如少吃精製糖、油炸物、超加工食品,多吃魚油、橄欖油、綠色蔬菜、莓果和薑黃,這些食物會幫你「滅火」。
張家銘說,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腸道,好菌會幫助製造血清素等快樂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吃發酵食物、膳食纖維,像是優格、泡菜、洋蔥、香蕉、地瓜。
另,睡飽真的能讓人快樂。張家銘指出,失眠會讓大腦發炎加劇,所以規律作息、睡前別滑手機,必要時補一點鎂或茶胺酸,幫助大腦進入修復模式。並記得動一動。每天30分鐘的快走或輕運動,是最天然的抗憂鬱藥,會讓大腦分泌正向情緒的激素,還能幫你抗發炎。
真正能讓情緒穩下來的,不是壓抑,而是看懂原因、對症調整。張家銘說,真正的情緒穩定,不是靠忍,而是靠「調頻」,調好你體內免疫、神經與腸道頻率,情緒自然就會回到穩定的節奏。如果最近正經歷這樣的情緒亂流,也許該慢下來,吃對、睡好、動一動,好好幫身體「滅火」,才是你真正需要的療癒。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