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雞肉上一塊紅褐色肉能吃嗎?農業部這麼說
聽新聞
test
0:00 /0:00

吃雞肉時,有時候會發現靠近骨頭的肉呈現紅褐色,那不是沒熟,也不代表雞肉不新鮮,專家說那是雞骨髓中的色素,在烹煮時從骨頭中流出跑到肉上,因此有這個現象的雞肉是可以吃的,還能安心地吃。
Taste of Home報導,雞肉是餐桌上常見的料理,不管是煎、炸、烤都非常美味。
但有些雞肉剝開時,特別是炸雞和烤雞,內部中心靠近骨頭的肉是紅褐色,而不像一般煮熟的雞肉呈現白色,很多人認為那是雞肉沒煮熟,或是不新鮮。
農業部在官方網站的常見問答指出,那塊不同顏色的雞肉是正常現象,是雞肉在烹煮過程中,骨頭中的骨髓溢出,流到周邊的肉造成的現象。
農業部說,這現象通常發生在年齡較小的雞隻上,因為牠們的骨頭仍為多孔且未鈣化,骨髓較容易從骨頭中流出,冷凍再解凍的雞肉也容易有這個現象,因為解凍的過程也容易讓骨髓流出。
因此,那塊紅褐色的肉是可以吃的,而且沒有任何食安疑慮;判斷雞肉是否可食,最重要的關鍵是溫度,烹煮溫度需要在華氏165度以上,煮好的雞肉不要在室溫放置超過兩小時。
如果仍對紅褐色的雞肉存有疑慮或不想吃骨髓,可以選購無骨雞肉,例如雞胸肉,若想吃帶骨雞肉,那就買回家後立刻烹煮,不要冷凍再解凍才煮,這樣就能避免吃到紅褐色的雞肉了。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