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被蚊子叮也要老師交代 中國「子涵媽媽」爆紅
「子涵媽媽」近日湧現在各大視頻平台評論區,成了網友們造梗的對象。原視頻內容來自某幼師截取的家長群聊天記錄,一位家長質問老師:「為什麼我家子涵被咬了一個(蚊子)包,別的孩子沒被咬?」在老師禮貌解釋後,「子涵媽媽」依舊不依不饒。
網友跟風造句 戲稱「家長文學」
這引發了網友跟風戲謔,「我家子涵拍照為什麼只有半張臉?」「我家子涵為什麼坐在最後面?」「我家子涵怎麼了?」「子涵媽媽」成為一種調侃。還有網友根據「發瘋文學」(一種抓狂的、胡言亂語的情緒發洩方式),將「子涵媽媽」這種動輒找老師算帳的行為,謔稱為「家長文學」,以嘲諷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
有從事教師行業的網友說,外行看樂子,老師們卻「汗流浹背」,玩梗背後,其實是更誇張的現實。
北京十一學校任老師表示,每個班都有兩三位「子涵媽媽」,孩子成績稍有波動,就要微信語音「轟炸」老師,他們的孩子即便成績不錯,學習自主性也很差。蘇大附中方老師對此也習以為常,稱遇到過不少蠻不講理的「子涵媽媽」,總覺得老師針對其孩子,他們孩子的性格往往走向極端,要麼過於順從,要麼過於叛逆。
家長過度關照 孩子易成生活低能兒
北京師範大學的一位教務老師擔憂道,「子涵媽媽」不願放手,孩子成年後也會像菟絲草一樣要攀附他人才能走下去,這種過度關照的背後,本質是家長的焦慮無處安放。
噹噹聯合艾瑞咨詢發布的「孩子的成長,父母的焦慮──2019成長焦慮白皮書」顯示,中國91.5%的父母對孩子各方面問題感到焦慮,「讓父母感到生活充實而有意義」的因素中,「孩子」以85.2%的占比高居榜首。
心理學家張怡筠曾在受訪時說,焦慮的父母都伴隨著很強的控制欲,包辦和控制孩子的一切,孩子沒法自己探索學習新技能,不能自主做選擇,很容易成為生活的低能兒。此外,他們也很少鼓勵孩子,容易使孩子陷入自卑情緒。網友「禪鉞」稱,從一個蚊子包到一段質問,這種過度干預,反而讓孩子夾在家長和老師中間,成了被搖擺推搡的對象。
英文稱「直升機父母」 家校溝通找平衡點
「子涵媽媽」並非中國式家長所獨有,此前英文互聯網上也流行過一個詞語──「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這些父母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不給他們絲毫自主空間。
無論是「子涵媽媽」,還是「直升機父母」,都是網友通過調侃式的「抗議」發聲。「網絡玩梗,固然有很多無意義的跟風,但也把許多人未曾察覺的一面暴露在公眾面前。」「南風窗」呼籲這些家長意識到自己的荒誕,從而回歸理性。「紅網」評論亦指出,玩梗背後隱含了網友積怨已久,希望家長不要被無底線的溺愛蒙蔽雙眼,勿讓辛苦工作的老師寒心。
一個蚊子包引發的連珠炮式追問,背後卻是家校溝通的邊界問題。讓「子涵媽媽」多些鬆弛感、少些指責和焦慮,在家長和老師之間找到一個溝通平衡點,實屬不易。正如「浙江日報」所言,在高壓的教育環境和敏感的輿論場中,老師和家長都怕一不小心得罪了對方。「子涵媽媽」到處「閃現」,扮演一個「暴走」的「護子狂魔」,不在教育場域裡的網友是爽了,等到熱度一過,玩梗的作鳥獸散,徒留老師和家長尷尬留在原地。
對此,「知著網」建議家長讓「子涵」成為「子涵」本身,給予孩子獨立空間和充分選擇,將關懷安放在適度的邊界內,在和老師的溝通過程中,對老師的職業工作內容保持基本尊重。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