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克萊研究:美若新冠致死100萬人 預期壽命減3年

柏克萊加大的人口學家羅納德·李(Ronald Lee)和高斯坦(Joshua Goldstein)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journal)線上發表論文認為,2020年,若美國新冠疫情死亡100萬人,將使美國平均預期壽命減少約3年,若致死25萬人將使預期壽命減約1年。
新冠致死的經濟成本高達數萬億美元。根據政府的標準衡量,人口統計學家估計,100萬人死亡的損失為10.2至17.5萬億,而25萬人死亡的損失將在1.5萬億至2.5萬億間。
論文名為「從人口學角度看新冠病毒和其他流行病的死亡率」(Demographic perspectives on the mortality of COVID-19 and other epidemics),文章試圖將疫情的死亡率放在歷史、人口和經濟的角度來看。
論文認為,預期壽命下降凸顯了暫時性流行病死亡的影響。預期壽命是人們熟悉的衡量一年死亡率的方法。最近的年份中,2017年是美國詳細報告死亡率的一年。民眾在2017年的死亡率條件下,從出生到死亡,其預期壽命是78.86年。然而,在流行病死亡率的背景下,出生時的預期壽命是一個誤導性的指標,因其隱含假設是,隨著人的年齡增長,每年都會重複經歷流行病。
論文說,當研究者應用新冠致死平均年齡規律分析時發現,如2020年致死100萬人,將導致預期壽命下降2.94 年,會使美國暫時回到1995年的死亡狀況,當時的預期壽命是75.88 年,比2017年的78.86少2.98 年。以此類推,若致死25萬人,美國預期壽命將下降0.84 年。如果全美沒有設法控制疫情,預計到2020年底可能致死200萬,平均壽命減少5年。
研究指出,估計的預期壽命下降幅度不大,部分原因是,假設新冠致死25萬人,而原本預計因非新冠致死的人數為300萬,相比於300萬的基礎,25萬增加不多。而且,最易致死的老年人,通常比其他人的剩餘生命年限更少。
儘管新冠致死率仍低於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死亡率,但研究人員表示,如果遏制疫情失敗,疫情可能與持續時間更長的愛滋病和阿片類藥物流行病一樣具有破壞性。
羅納德·李表示,新冠致死很可怕,無論對於失去生命的人,還是對於他們的親友、同事和所有他們的生活觸及的人。這些都是真實的人,而不是抽象的統計數據。「但人口視角有助於將這一悲劇置於更廣泛的背景中。當我們努力遏制疫情時,也要知道,人類以前曾經歷過怎樣的死亡率危機。」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