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冠病毒恐使大腦部分萎縮 影響注意力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一項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能會縮小大腦的某些部分,導致味覺和嗅覺喪失,且會長期影響思考和注意力。
前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局長 Scott Gottlieb日前在受訪中提到這項研究結果,也作為另一個例子舉證,為何未接種疫苗的人應接種是如此重要。他強調,越來越多證據表明,人們在感染數月後,仍可能患上與新冠病毒相關的疾病,這種情況被稱為「長期COVID」。
Gottlieb表示,新冠感染者大腦的某些區域,顯示出實際組織的減少,即大腦部分萎縮。這非常令人擔憂,因為它確實表明,病毒可能對大腦的某些部分產生直接影響,積累的信息確實表明,新冠病毒是一種可能產生持續症狀的疾病。
他說,在新冠狀病毒感染後很久,一些持續性疾病包括持續異常快速的心率,這可能是由於病毒損害身體神經系統。目前尚不清楚病毒是如何導致大腦部分萎縮。如果病毒本身導致腦組織萎縮,或新冠症狀導致大腦萎縮。無論機制如何,結果都強調病毒對未接種疫苗的人來說是多麼可怕。這不是良性疾病,這個病毒是需要避免的,而接種疫苗是避免它的工具。
該研究的作者說,他們確定新冠病毒對大腦的顯著影響,發現大腦某些區域的腦組織丟失,稱為灰質,該組織影響人的味覺和嗅覺。作者還發現病毒導致患者大腦中,處理記憶的部分存在持續異常。
嗅覺或味覺喪失是新冠病毒的症狀。在長期病毒影響中,症狀可能包括難以思考或集中注意力。
但作者告誡,他們不能絕對確定病毒和疾病有因果關係。他們的觀察是基於由病毒過程引起的一致異常模式,這表明病毒在中樞神經系統內傳播的可能機制。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