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集體向左 美影響力恐不再

200多年來,哥倫比亞被視為拉丁美洲的保守派重鎮。即使左派勢力一度在拉美當道,中間偏右的建制派仍在哥國中屹立不搖,也鞏固了哥國扮演美國在拉美地區重要盟邦的角色。
這一切,在19日晚上,全都變了樣。
游擊隊員出身的參議員裴卓當選哥國首位左派總統,反映出數百萬哥國年輕人在貧窮中苦苦掙扎,民心思變的集體渴望。同樣情況也發生在秘魯與智利:一方面,新冠疫情重創拉美經濟,1年之內就有1200萬人跌出中產階級之列;另一方面,右派的「恐共牌」已經失靈。
祕魯太平洋大學政治系教授韋格拉表示:「每逢選舉,右派都試圖恐嚇選民『共產怪獸』就要降臨;可每次選舉右派都敗北」。
以往哥國左派推出的總統候選人經常被暗殺,這次哥國總統大選,現任保守派政府續打恐共牌但無效,候選人連大選第二輪投票都擠不進。
拉美選民逐漸看清,左派執政不等同古巴的卡斯楚或委內瑞拉的查維斯專政體制。如果10月巴西大選前總統魯拉順利回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幾個中南美洲大國全都「向左轉」,美國可能會被邊緣化。
曾在老布希和柯林頓總統任內主管拉美事務的艾倫森表示:「這可能是拉丁美洲引領風騷的時刻之一」。他用「地震」描述裴卓的勝選。
正當美國忙著烏克蘭局勢以及伊朗和北韓的核問題時,華府智庫「威爾遜中心」拉美計畫前主任昂森警告,美國對拉美地區的影響力將隨之式微:「美國愈來愈不是拉美國家討論的主題」。
裴卓和競選對手、營建業大亨赫南德茲,都支持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關係正常化。偏偏委內瑞拉、古巴、尼加拉瓜三國,是美國總統拜登舉行美洲峰會時拒邀的對象。
另一名智庫研究員艾薩克森指出,美國慣於用美俄或美中角力觀點來看待拉美:「如果繼續用大國博弈的冷戰2點零版角度,那就太不了解拉美了」。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