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膨全怪拜登?克魯曼:共和黨政策只會讓通膨更糟

美國期中選舉共和黨聲勢壯大,一般認為通貨膨脹居高不下是現任拜登政府惹民怨的頭號原因。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則認為,要是以共和黨的經濟計畫(如果有的話)取代拜登的經濟政策,美國通膨情況會更糟。
克魯曼選前在紐約時報專欄指出,共和黨之前打的選戰戰術,是熱切把美國經濟描繪成一幅「拜登衰退」的淒慘景象,因為2022年第1季和第2季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連兩季萎縮,許多人稱之為「技術性衰退」,據此宣稱美國一波經濟衰退已經展開。當時克魯曼在紐時專欄中駁斥這種說法,隨即收到大批仇視郵件,拜登政府辯稱經濟未陷衰退也挨批是雙重標準。
然而,美國第3季GDP初估值顯示季增年率彈回2.6%,再次呼應強勁的聘僱成長,凸顯出依據兩季數據就判定上半年衰退來臨是謬誤的。要不然,要說1月至6月經濟陷入衰退,然後在第3季神奇復甦嗎?如何自圓其說?
後來,共和黨人士大致已不再談「衰退」,改為在選戰辯論和文宣廣告集中火力攻擊拜登管理經濟不力,砲火對準通膨,尤其是汽油價格。
克魯曼寫道:「共和黨根本就沒有抗通膨計畫,事實上,共和黨連一套連貫的經濟計畫都沒有。但就共和黨人士宣稱若打贏期中選舉將設法做的事而論,他們的政策會使通膨變得更糟,而不是改善。」
被逼問打算如何降低通膨時,共和黨人士大致總是繞回「汽油在(前任美國總統)川普卸職時每加侖才2美元!」的說詞。克魯曼接下來檢視這兩種比較合不合理。
首先,2021年1月那時的美國是什麼情況?共和黨怎會描述成「黃金年代」的模樣?當時,每周約有2萬個美國人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喪生,就業人口比疫前銳減900萬人。那時,美國乃至全球經濟都陷入一片低迷,這才是世界油價跌到異常低點的主因,進而使美國汽油價格變得那麼便宜。
更適切的比較是跟2019年相提並論,也就是疫情在美國爆發前的一年。那年,汽油平均價格是每加侖2.6美元。別忘了,過去三年來,美國的平均工資已上漲大約15%,所以現在每加侖汽油價格如果是2.99美元,就會跟2019年一樣負擔得起;但根據AAA的最新數據,全國汽油均價約每加侖3.8美元,變貴了,但也沒有共和黨宣稱的那麼令人負擔不起。
更何況,不論共和黨怎麼怪罪民主黨政府,拜登政府的政策對汽油價格的影響微乎其微,因為油價是受影響全球市場的國際事件所驅動,最明顯的就是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其次是煉油產能瓶頸。
批評容易,共和黨對壓低汽油價格又有何良策?克魯曼說,根本就沒有半套對策。
至於通膨概況,如果說拜登執政初期推的大型赤字支出助長的通膨,確實有其論據;但克魯曼指出,拜登政策對最顯著的物價—能源和糧食—起不了多大作用,因為油價和糧價全世界都在漲。
若憂慮的是預算赤字對通膨造成影響,那就更要擔心共和黨得勢了,因為共和黨人士至今向外界發表最具體的經濟政策,就是他們「想要延續川普的減稅」…那必將大幅推升赤字。
確實有許多共和黨人堅持經濟上的意識形態,不認為減稅導致的赤字是個問題,原因之一是可能認定減稅終究會發揮促進成長的效益,或者因為他們相信政府支出,而不是赤字本身,才是導致問題的根源。
然而,在通膨竄高之際,沒有一套可信的削減支出計畫來抵銷減稅的影響,可能導致災難,瞧瞧英國前首相特拉斯的下場便知。她提出的經濟計畫,大致而言,與共和黨在美國提出的解方有許多相似之處,結果激起市場報以強烈噓聲,觸動英鎊急貶,導致特拉斯不久便下台。
克魯曼的結論是,共和黨的選舉策略只有一個,就是把通膨全怪罪在拜登頭上,但共和黨其實卻拿不出降低通膨的辦法;唯一可稱之為「經濟計畫」的主張,卻只會使通膨火焰燒得更旺。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