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美股絕地反攻5個理由 後市透露什麼訊號?

在美國公布9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後,聯準會(Fed)將更積極升息的展望拖累美股13日早盤重挫約2%,道瓊工業指數更大跌近550點,孰料幾小時後就上演「絕地大反攻」,美股全面大漲,史坦普500指數一漲3%,道瓊工業指數更飆漲960點。
史坦普500指數最後以2.6%的漲幅做收,道瓊工業指數也漲2.8%(漲點827.87點)。美股的反攻之勢也讓許多觀察家摸不著頭緒。
華爾街日報、MarketWatch及巴隆金融周刊(Barron's)剖析了幾個美股翻紅大漲的可能原因:
股市跌過頭了
史坦普500指數截至13日止已連跌六天,若繼續下挫,將締造2020年2月來最長跌勢,CappThesis的Frank Cappelleri指出,標普500指數在7月的連跌六個交易日,帶動了之後的夏季大漲,投資人可能認為股市跌泰深了。
利空出盡
目前通膨仍居高不下,但若Fed緊縮過頭,終究會再度寬鬆貨幣政策以修正路線,理論上是股市利多。
企業獲利展現韌性
達美航空、達美樂的上季財報雖不如市場預期,但仍找到其他讓投資人印象深刻的方式,Walgreens Boots Alliance財報優於預期,且維持財測不變,比市場原本悲觀的預期還好,或許有助解釋股市上漲,但這也不是個很理由,因為其他企業仍有壞消息,股價卻大漲,例如警告晶片需求疲弱的台積電大漲了逾5%。
通膨出現攀峰跡象
Edward Jones資深投資策略師Mona Mahajan指出,美國CPI報告裡的租金是落後指標,意味著租金發展趨勢可能比報告所呈現的還好,「通膨正朝正確方向前進,也有想法認為通膨或許正在攀峰」。自美國公布CPI報告後,聯邦資金利率期貨市場預期利率將在約4.9%到達高峰,
技術因素
巴隆週刊認為,這是最有可能的解釋。標普500指數從2020年新冠時期低點到2022年1月高點的漲幅,迄今已蒸發一半,這對市場技術人士來說是個重要關卡,若觸及這個關卡,可能觸發選擇權賣權的一波獲利了結賣壓。許多人投資人認為,周四的股市上漲是因為大量投資人結清賣權部位,幫助提振股市。
另外,「擔心錯過漲勢」的演算法交易,也擴大股市買盤。
但這個理由仍不夠讓人滿意,特別是美股正處於熊市,比較可能的原因可能是投資人在找理由買股票,以緩和虧損的痛苦,因為有時市場走勢也是受到投資部位和交易牽動,沒有任何基本面原因。
後市解讀
投資顧問Lawrence G. McMillan在MarketWatch撰文指出,股市確實超賣了,10月也向來有「熊市殺手」支撐,但還是抱持看空態度比較好。其他分析師也認為,雖然短期的避險活動拉抬了股市行情,但悲觀的基本面卻未改變,而這種漲勢通常只有曇花一現。
問題在於震盪幅度。OptionMetrics量子部門主管Garrett DeSimone認為,一般來說,一個交易日內的震盪幅度如此之大,並非市場的健全跡象。目前交易員正在警戒波動加劇將成為新常態。
一些投資人認為美股價位下滑,是保持審慎樂觀的理由之一,市場的焦點接下來將轉向重要的財報季、以及11月8日的美國國會期中選舉。
Chase Investment Counsel總裁Peter Tuz認為,對著眼長線的投資人來說,目前好幾個部門已浮現明確的便宜標的,但對聚焦未來半年的投資人來說,股市上漲的機率基本上就像在擲骰子。
FB留言